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耕地保护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国外耕地保护研究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13-15页 |
·国内耕地保护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第三章 耕地保护相关经济理论 | 第19-26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20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0-21页 |
·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效率理论 | 第22-23页 |
·博弈理论 | 第23-26页 |
第四章 耕地保护问题的成因剖析 | 第26-33页 |
·土地非农化理论 | 第26-29页 |
·土地非农化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土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形成和分配理论 | 第28-29页 |
·耕地保护与市场失灵 | 第29-30页 |
·市场失灵概述 | 第29页 |
·耕地保护过程中的市场失灵 | 第29-30页 |
·耕地保护与政府失灵 | 第30-32页 |
·政府失灵概述 | 第30-31页 |
·耕地保护过程中的政府失灵 | 第31-32页 |
·现阶段过度性损失产生的原因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耕地保护中各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 第33-43页 |
·单方博弈 | 第33-34页 |
·双方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利益重新分配博弈 | 第34-35页 |
·双方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间监督检查与保护耕地博弈 | 第35-37页 |
·双方博弈:中央政府与农民之间投资、补贴与保护耕地博弈 | 第37-38页 |
·双方博弈:政府主导与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下用地者与农民之间补偿交易博弈 | 第38-40页 |
·三方博弈:村集体与地方政府、农民之间的合作博弈关系 | 第40-41页 |
·耕地保护各利益主体多层博弈理论框架 | 第41-43页 |
第六章 天津市耕地保护实证研究 | 第43-67页 |
·天津市耕地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 | 第43-51页 |
·天津市耕地现状分析 | 第43-45页 |
·天津市耕地动态变化分析 | 第45-51页 |
·土地非农化过程中收益形成和分配的实证研究 | 第51-60页 |
·土地征用补偿费 | 第51-54页 |
·非农化中的政府税费 | 第54-56页 |
·非农化后的土地出让纯收益 | 第56-57页 |
·非农化中的土地收益分配 | 第57-60页 |
·农民对农村耕地征用情况态度的实证研究 | 第60-65页 |
·乡镇基本情况调查 | 第60-61页 |
·农民对耕地非农化的态度调查 | 第61-65页 |
·天津市农户对耕地内部流转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 第65-67页 |
第七章 天津市耕地保护政策建议 | 第67-73页 |
·认真落实全国第二次大调查工作 | 第67-68页 |
·加强耕地保护责任制考核管理 | 第68页 |
·调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成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 | 第68-70页 |
·建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的必要性 | 第69页 |
·耕地保护专项基金建立的资金渠道 | 第69页 |
·耕地保护专项基金的用途 | 第69-70页 |
·基金收缴和使用管理的配套措施 | 第70页 |
·建议收益性用地征地行为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 | 第70页 |
·尝试跨区域补偿机制 | 第70-71页 |
·跨区域补偿实施的前提条件 | 第71页 |
·跨区域补偿具体实施 | 第71页 |
·加强耕地内部流转,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71-73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