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芦苇的概述 | 第11-13页 |
·芦苇的形态特征 | 第11页 |
·芦苇的分布 | 第11页 |
·芦苇的应用 | 第11-12页 |
·芦苇叶的应用 | 第12-13页 |
·芦苇研究进展 | 第13页 |
·黄酮的研究概况 | 第13-26页 |
·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分类 | 第13-14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 第14-16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 | 第16-19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 第19-22页 |
·分离纯化方法 | 第22-24页 |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试验方案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芦苇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 第28-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7页 |
·芦丁标准曲线及线型回归方程 | 第30页 |
·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30-34页 |
·酶解辅助乙醇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34-37页 |
·不同提取方法的结果比较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芦苇叶黄酮的纯化工艺研究 | 第38-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材料、仪器与试剂 | 第38-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大孔树脂吸附量与吸附率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1-42页 |
·大孔树脂的解吸附率测定结果与分析 | 第42页 |
·静态吸附等温线 | 第42-43页 |
·乙醇浓度对解吸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乙醇酸碱度对解吸率的影响 | 第44页 |
·上样速度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4页 |
·pH 对吸附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乙醇洗脱体积的影响 | 第45页 |
·乙醇洗脱速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优化条件下对芦苇叶黄酮进行大孔树脂纯化的得率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芦苇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47-5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芦苇叶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的量效关系 | 第50页 |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的结果分析 | 第50页 |
·芦苇叶黄酮抑制油脂氧化测定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芦苇叶黄酮组分的分离与结构初探 | 第52-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52页 |
·仪器 | 第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薄层层析 | 第53-54页 |
·硅胶分离的紫外检测 | 第54-55页 |
·对芦苇叶黄酮纯化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 第55-56页 |
·硅胶分离成分的液相色谱检验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9-63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芦苇叶黄酮的提取工艺 | 第59页 |
·芦苇叶黄酮的纯化工艺 | 第59页 |
·对芦苇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的分析 | 第59页 |
·对芦苇叶黄酮中组成成分的初步探索 | 第59-60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芦苇叶黄酮的提取工艺 | 第60页 |
·芦苇叶黄酮的纯化工艺 | 第60页 |
·芦苇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芦苇叶黄酮的组成分离鉴定 | 第6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