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1 绪论 | 第13-22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 2 区域投资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 | 第22-30页 |
| ·区域投资环境概述 | 第22-26页 |
| ·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 | 第22-23页 |
| ·区域投资环境的内涵 | 第23-26页 |
| ·区域投资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 第26页 |
| ·区域投资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 ·工业区位理论 | 第26-27页 |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7页 |
| ·产业组织理论 | 第27-28页 |
| ·生产要素禀赋论 | 第28-29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基础 | 第29-30页 |
| 3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40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及假设条件 | 第31-32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方法 | 第31-32页 |
| ·构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假设与说明 | 第32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32-40页 |
| ·评价指标的选择依据及解释 | 第33-37页 |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7-40页 |
| 4 我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0-53页 |
| ·方法与模型 | 第40-43页 |
| ·因子分析的概念 | 第40页 |
| ·因子分析的特点 | 第40-41页 |
| ·数学模型 | 第41-42页 |
|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42-43页 |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各省投资环境测算 | 第43-50页 |
| ·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 第43页 |
| ·建立相关系数矩阵 | 第43-44页 |
| ·计算矩阵R 的特征值 | 第44页 |
| ·方差最大化旋转 | 第44-47页 |
| ·计算因子得分并排序 | 第47-50页 |
| ·综合评价 | 第50-53页 |
| 5 重点样本投资环境评价及对策建议——以山西与中部五省对比为例 | 第53-64页 |
| ·选择样本的依据 | 第53-54页 |
| ·中部六省投资环境评价 | 第54-57页 |
| ·中部六省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 第54页 |
| ·山西省投资环境评价 | 第54-57页 |
| ·改善山西省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 第57-64页 |
| ·改善山西综合经济环境 | 第57-58页 |
| ·加强山西基础设施建设 | 第58-59页 |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协作环境 | 第59-60页 |
| ·优化人力资本环境,加强技术的消化研发能力 | 第60-61页 |
| ·采取措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 | 第61页 |
| ·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社会服务设施 | 第61-62页 |
|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对投资者的服务和管理 | 第62页 |
| ·塑造山西的经济形象 | 第62-64页 |
| 6 结论 | 第64-6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 附表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