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微生物致病性共同特征 | 第10-15页 |
·毒素 | 第10页 |
·黏附 | 第10-12页 |
·侵袭 | 第12-13页 |
·胞内生活方式 | 第13页 |
·与宿主免疫系统相关作用 | 第13页 |
·毒力因子分泌的保守机制 | 第13-14页 |
·铁摄取 | 第14页 |
·毒力因子的调节 | 第14-15页 |
·迟缓爱德华氏菌研究进展 | 第15-24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致病机制 | 第16-21页 |
·黏附和侵袭 | 第16-18页 |
·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对抗 | 第18页 |
·T355 | 第18-20页 |
·T655 | 第20-21页 |
·铁摄取 | 第21页 |
·疫苗防治 | 第21-24页 |
·疫苗构建的若干思路 | 第22-24页 |
·E.tarda 疫苗研究进展 | 第24页 |
·基因组文库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30页 |
·基因组文库 | 第24-25页 |
·大片段基因组文库 | 第25-28页 |
·Cosmid 文库 | 第25-26页 |
·Fosmid 文库 | 第26-28页 |
·大片段基因组文库在微生物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组fosmid 文库构建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56页 |
第一节 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组fosmid 文库构建 | 第32-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2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32-33页 |
·脉冲场电泳(PFGE) | 第33页 |
·Fosmid 文库构建 | 第33-36页 |
·文库质量鉴定 | 第36页 |
·结果 | 第36-39页 |
·基因DNA 提取及合适片段DNA 制备 | 第36-37页 |
·DNA 回收 | 第37-38页 |
·文库质量鉴定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二节 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组初探及毒力相关基因寻找 | 第41-5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页 |
·末端测序 | 第41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序列质量 | 第41页 |
·GC 含量 | 第41-42页 |
·相近物种分析 | 第42-43页 |
·KEGG 基因功能分类 | 第43-49页 |
·毒力相关基因寻找 | 第49-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第三章 从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组fosmid文库克隆编码寡肽透过酶的opp基因簇 | 第56-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57页 |
·Fosmid 文库构建 | 第57页 |
·opp 基因簇克隆 | 第57-58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8页 |
2 结果及讨论 | 第58-63页 |
·opp 基因簇克隆 | 第58-59页 |
·opp 基因簇序列分析 | 第59-61页 |
·opp 基因簇非编码区 | 第61-62页 |
·基于OppA 保守结构域的进化地位分析 | 第62-63页 |
3. 结论 | 第63-64页 |
第四章 迟缓爱德华氏菌aroA 基因的克隆及其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 第64-83页 |
第一节 迟缓爱德华氏菌aroA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6-7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6-68页 |
·菌种与质粒 | 第66页 |
·aroA 克隆筛选 | 第66-67页 |
·aroA 上下游扩增 | 第67-68页 |
·aroA ORF 确认 | 第68页 |
·aroA 序列分析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文库筛选 | 第69页 |
·aroA 上下游扩增 | 第69-70页 |
·aroA ORF 确认 | 第70-71页 |
·aroA 序列分析 | 第71-74页 |
第二节 迟缓爱德华氏菌aroA 基因缺失突变株构建 | 第74-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4-78页 |
·实验鱼 | 第74页 |
·细菌及质粒 | 第74页 |
·aroA 缺失 | 第74-77页 |
·△aroA 毒性实验 | 第77-78页 |
·△aroA 在牙鲆体内存活实验 | 第78页 |
·结果 | 第78-81页 |
·aroA 缺失 | 第78-80页 |
·毒性实验 | 第80页 |
·△aroA 在牙鲆体内存活实验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