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17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0-11页 |
·病例来源 | 第10页 |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0-11页 |
2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1页 |
3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4 观察指标和方法 | 第12页 |
5 疗效评定 | 第12-13页 |
·肿瘤病灶变化 | 第12页 |
·症状改善情况 | 第12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12-13页 |
·毒副反应评定 | 第13页 |
·其它指标 | 第13页 |
·治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病例继续原方案治疗 | 第13页 |
6 统计学方法 | 第13页 |
7 结果 | 第13-17页 |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 | 第13页 |
·症状改善情况 | 第13-14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14页 |
·毒副反应 | 第14-15页 |
·治疗前后肿瘤免疫指标变化 | 第15页 |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 的变化 | 第15-17页 |
讨论 | 第17-26页 |
1 中医对乳腺癌的认识 | 第17-18页 |
·祖国医学有关乳腺癌的记载 | 第17页 |
·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7-18页 |
2 疏肝健脾法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立论依据 | 第18-19页 |
·脾胃虚弱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晚期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 | 第18页 |
·肝脾两伤正气亏虚是晚期乳腺癌的基本病机 | 第18-19页 |
3 现代医学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9-20页 |
·内分泌因素 | 第19页 |
·肥胖与乳腺癌 | 第19-20页 |
·哺乳与乳腺癌 | 第20页 |
·遗传与乳腺癌 | 第20页 |
·其他 | 第20页 |
4 疏肝健脾方方药探讨 | 第20-24页 |
·方药组成及方解 | 第20-21页 |
·中药功效分析 | 第21-23页 |
·现代药理研究 | 第23-24页 |
5 疗效分析 | 第24-26页 |
·治疗前后肿瘤病灶变化 | 第24页 |
·症状改善情况 | 第24-25页 |
·生活质量评定 | 第25页 |
·毒副反应出现情况 | 第25页 |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 | 第25页 |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CEA、CA153 的变化 | 第25-26页 |
结语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
综述 | 第28-34页 |
附录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