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农民权益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湖南省桃源县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1-13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2 研究方案第13-14页
   ·研究目标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技术路线第14页
 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20页
   ·国外研究动态第14-15页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9页
   ·简要评述第19-20页
第二章 农村土地流转研究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25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第20-21页
   ·对“土地流转”的概念界定第20页
   ·农民权益界定第20-21页
 2 相关理论研究第21-24页
   ·土地产权理论第21-22页
   ·制度变迁理论第22-23页
   ·地租理论第23-24页
   ·规模经济理论第24页
 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及原因分析第25-29页
 1 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第25-27页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第25-26页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残缺第26页
   ·农民的弱势处境第26-27页
   ·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准第27页
 2 农民权益受损的表现第27-28页
   ·农地流转操作不规范,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第27页
   ·土地的农业用途被改变,农民的权益无法保障第27-28页
   ·农地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第28页
 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湖南省桃源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第29-35页
 1 桃源县基本概况第29-30页
   ·桃源县自然概况第29页
   ·桃源县社会经济概况第29-30页
 2 桃源县农地流转特点第30-32页
   ·土地流转规模扩大,进程加快第30-31页
   ·参与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第31页
   ·农地流转形式多样化第31-32页
   ·土地流转效益凸显,农民实现增收第32页
 3 桃源县农地流转的动因分析第32-33页
   ·农民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第32页
   ·基层政府的推动作用第32-33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第33页
 4 桃源县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第33-34页
   ·农地流转不规范第33页
   ·服务难到位第33页
   ·政策不配套第33-34页
   ·相关部门配合不协调第34页
 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五章 桃源县农村土地流转实证研究第35-43页
 1 典型区域的确定及问卷设计第35-36页
   ·典型区域选择第35页
   ·调查问卷设计第35-36页
 2 调查区域概况第36页
 3 调查区域农地流转现状第36-40页
   ·茶庵铺镇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分析第37-38页
   ·茶庵铺镇农地流转形式第38-39页
   ·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因素调查第39-40页
 4 农地流转模式第40-41页
 5 茶庵铺镇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流转不规范,主体权益难保障第41-42页
   ·基层行政组织不适当干预,损害农民权益第42页
 6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六章 保护农民权益的农村土地流转对策研究第43-49页
 1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第43-44页
   ·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第43页
   ·提高法律意识,维护自身权益第43-44页
 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44页
 3 坚持原则,因地制宜推动农地流转第44-45页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第44-45页
   ·坚持依法管理、规范操作原则第45页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第45页
 4 明确政府角色定位第45-46页
 5 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确保流转主体第46-47页
 6 改善基层民主,成立农民维权组织第47-48页
   ·改善基层民主,遏制政府寻租第47页
   ·成立农民维权组织第47-48页
 7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七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附表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数量和质量提升潜力评价研究
下一篇:长株潭城市群现代农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