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界定 | 第11页 |
·产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7-23页 |
·经济增长理论及经济可持续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经济可持续增长理论 | 第18页 |
·产业结构与产业经济理论 | 第18-21页 |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18-19页 |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9-21页 |
·经济发展阶段论 | 第21-23页 |
3 北京城市经济增长传统路径与现状分析 | 第23-37页 |
·北京城市经济增长传统路径概况 | 第23-27页 |
·北京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背景 | 第23-24页 |
·北京城市经济增长传统路径 | 第24-27页 |
·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经济增长现状 | 第27-31页 |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及经济增长现状 | 第27-30页 |
·北京城市经济增长路径的特点 | 第30-31页 |
·北京传统城市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的问题与危害 | 第31-34页 |
·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产业结构中能耗高、污染大的行业比重过大 | 第32-33页 |
·服务业的持续发展缺乏制造业的支撑 | 第33-34页 |
·文化产业发展不到位 | 第34页 |
·北京城市经济增长路径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4-37页 |
·经济可持续增长意识淡薄 | 第34-35页 |
·对高端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 | 第35页 |
·政府对发展新经济的企业扶持力度不够 | 第35-36页 |
·政策支持与自主创新力度和动力不足 | 第36-37页 |
4 北京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路径探讨 | 第37-50页 |
·发展助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高附加值产业 | 第37-43页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第37-39页 |
·加快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步伐 | 第39-40页 |
·发展首都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 第40-42页 |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 第42-43页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第43-44页 |
·完善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体系 | 第43-44页 |
·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生态化发展 | 第44页 |
·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 第44页 |
·以总部经济带动北京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 第44-46页 |
·以总部经济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 | 第45页 |
·发展总部经济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 第45-46页 |
·重点培养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 第46-47页 |
·加大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 第46-47页 |
·培养创新型人才 | 第47页 |
·发展持续性教育 | 第47页 |
·积极寻求与周边城市的配套合作 | 第47-50页 |
·借滨海新区优势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 | 第48页 |
·与津、冀产业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 第48-49页 |
·北京应充分发挥首都功能和核心城市功能 | 第49页 |
·建立统一的人才市场 | 第49-50页 |
5 北京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路径实施的配套政策 | 第50-53页 |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实现北京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 | 第50页 |
·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实现北京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 第50-51页 |
·良好的产业发展法律环境是实现北京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保障 | 第51-52页 |
·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实现北京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助推剂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详细摘要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