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基于PEO-b-PDMS-b-PEO与FPEO-b-PDMS-b-FPEO水性聚氨酯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7页
   ·水性聚氨酯乳液(PUD)简介第13-20页
     ·概述第13-14页
     ·PUD的主要原料第14-17页
       ·多异氰酸酯第14-15页
       ·大分子多元醇第15页
       ·普通扩链剂第15页
       ·亲水性扩链剂第15-17页
     ·PUD的合成第17-18页
     ·PUD的结构与性能第18-19页
     ·聚氨酯反应动力学第19-20页
   ·硅氧烷改性聚氨酯乳液第20-30页
     ·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PDMS-PUD)的方式第20-22页
       ·共混改性第20-21页
       ·共聚改性第21-22页
     ·PDMS-PUD中所用硅氧烷低聚物第22-29页
       ·羟烃聚硅氧烷低聚物合成第22-25页
       ·氨烃基聚硅氧烷大分子单体第25页
       ·环状硅氧烷的开环反应第25-27页
       ·硅氢化反应第27-29页
     ·PDMS-PUD的结构与性能第29-30页
   ·含氟水性聚氨酯乳液第30-35页
     ·含氟聚氨酯的合成第30-35页
       ·含氟大分子二元醇第30-33页
       ·单羟基封端含氟聚氨酯的制备第33页
       ·基于含氟烃类大分子二元醇的含氟聚氨酯制备第33-34页
       ·基于含氟聚醚大分子二元醇的含氟聚氨酯制备第34-35页
     ·含氟聚氨酯的应用第35页
   ·氟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第35-38页
     ·含氟聚硅氧烷第35-37页
     ·氟硅化合物的应用第37页
     ·氟硅共同改性聚氨酯第37-38页
   ·本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7页
第二章 PEO-b-PDMS-b-PEO的合成、表征及反应动力学第47-67页
   ·引言第47-48页
   ·试验部分第48-51页
     ·实验原料第48页
     ·典型反应第48-50页
       ·双氢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HPDMS)的合成第49页
       ·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PEO-b-PDMS-b-PEO)的合成第49-50页
     ·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羟值的测定第50页
     ·表征与测试第50-51页
       ·红外光谱测试第50-51页
       ·核磁共振测试第51页
       ·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氨酯化反应动力学第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65页
     ·HPDMS的合成第51-52页
     ·HPDMS的结构表征第52-53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52页
       ·核磁谱图分析第52-53页
     ·PEO-b-PDMS-b-PEO的合成第53-60页
       ·硅氢化反应第53-54页
       ·结构表征第54-55页
         ·硅氢化产物的红外表征第54页
         ·硅氢化产物的~1HNMR表征第54-55页
       ·各种反应条件影响第55-60页
         ·反应时间第56-57页
         ·反应温度第57-58页
         ·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与用量第58-59页
         ·反应物摩尔比第59-60页
     ·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的稳定性第60-61页
     ·聚醚嵌段的聚硅氧烷二元醇氨酯化反应动力学第61-65页
   ·小结第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三章 基于PEO-b-PDMS-b-PEO的水性聚氨酯合成与性能研究第67-82页
   ·引言第67-68页
   ·实验部分第68-73页
     ·实验原料第68页
     ·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第68-70页
     ·理论异氰酸酯理论含量计算第70页
     ·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第70-71页
     ·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固化膜的制备第71页
     ·表征与测试第71-73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71页
       ·水表面接触角(WCA)与吸水率(WR)测试第71-72页
       ·X射线电子能谱(XPS)测试第72页
       ·力学性能测试第72页
       ·耐热性能测试第72-73页
   ·结果与讨论第73-79页
     ·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的表征第73页
     ·接触角与吸水率第73-74页
     ·表面元素分析第74-77页
     ·力学性能第77-78页
     ·热性能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四章 FPEO-b-PDMS-b-FPEO的合成与表征第82-97页
   ·引言第82-83页
   ·实验部分第83-85页
     ·实验原料第83页
     ·合成第83-84页
       ·PEO-b-PDMS-b-PEO的硅烷化反应第83页
       ·HFP对PEO-b-PDMS-b-PEO接枝反应第83-84页
       ·脱保护反应第84页
     ·测试方法第84-85页
     ·异氰酸酯含量测定第85页
     ·反应动力学第85页
   ·结果与讨论第85-95页
     ·IR分析第85-86页
     ·~1HNMR分析第86-87页
     ·GPC分析第87-88页
     ·PEO-b-PDMS-b-PEO的硅烷化反应与脱除保护基团第88-90页
         ·反应温度与时间对硅烷化反应的影响第89-90页
       ·硅烷化试剂浓度对反应的影响第90页
     ·各种反应条件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第90-93页
       ·引发剂用量的影响第90-92页
       ·反应时间与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第92-93页
     ·FPEO-b-PDMS-b-FPEO的反应动力学第93-95页
   ·小结第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五章 氟硅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以及结构与性能的初步研究第97-112页
   ·引言第97页
   ·实验部分第97-101页
     ·实验原料第98页
     ·氟化聚醚嵌段聚硅氧烷二元醇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第98-99页
     ·理异氰酸酯理论含量计算与实际异氰酸酯含量的测定第99页
     ·氟硅改性聚氨酯乳液固化膜的制备第99页
     ·表征与测试第99-101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99页
       ·表面接触角(CA)测试与膜表面能的计算第99-100页
       ·耐化学性测试第100页
       ·X射线电子能谱(XPS)测试第100页
       ·力学性能测第100-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10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101-102页
       ·F-Si-PUD结构分析第101页
       ·F-Si-PUD中氢键特点分析第101-102页
     ·XPS对比分析第102-108页
     ·表面接触角(CA)与表面能第108页
     ·耐化学性分析第108-109页
     ·力学性能第109-110页
   ·结论第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11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4-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S,FeS的LIF光谱和液相大分子瞬态中红外光谱研究
下一篇:亚铜催化酰胺和硫醇分子内烯基化反应及电子转移引发2-萘酚邻位氨基化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