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沱沱河地区中新世五道梁组磁性地层与古环境演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论文工作量 | 第15-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4页 |
·构造位置 | 第18-19页 |
·区域地层 | 第19-24页 |
第3章 磁性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24-34页 |
·地球磁场 | 第24-25页 |
·物质磁性 | 第25-26页 |
·剩磁分类及次生变化 | 第26-27页 |
·磁性弛豫 | 第27页 |
·退磁原理与磁清洗的原则 | 第27-28页 |
·地磁场倒转及磁极性年表 | 第28-30页 |
·剩磁的测量及检验 | 第30-34页 |
第4章 五道梁组磁性地层学研究 | 第34-58页 |
·实测剖面概述 | 第34-35页 |
·五道梁组磁性地层 | 第35-58页 |
·实测剖面详述 | 第35-39页 |
·样品采集和预处理 | 第39页 |
·退磁方法 | 第39-40页 |
·岩石磁学特征 | 第40-53页 |
·磁极性序列特征 | 第53-55页 |
·沉积速率变化分析 | 第55-58页 |
第5章 五道梁组沉积环境分析 | 第58-68页 |
·矿物岩石学特征 | 第59-62页 |
·岩相类型 | 第62-63页 |
·沉积环境分析 | 第63-68页 |
第6章 区域环境演变对比研究 | 第68-82页 |
·临夏盆地 | 第68-74页 |
·柴达木盆地 | 第74-76页 |
·其它盆地和地区 | 第76-79页 |
·区域环境分异 | 第79-82页 |
第7章 青藏高原腹地沉积记录与高原隆升关系初探 | 第82-90页 |
结论及讨论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附图版说明 | 第100-101页 |
附图版A | 第101-103页 |
附图版B | 第103-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