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防范研究--以建元证券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导论第11-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问题的提出第12页
   ·研究现状综述第12-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3-14页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第14-16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第16-23页
   ·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第16-17页
     ·住房抵押贷款第16-17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第17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原理第17-19页
     ·现金流原理第18页
     ·资产重组原理第18页
     ·风险隔离原理第18-19页
     ·信用增级原理第19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与运作流程第19-23页
     ·参与主体第19-21页
     ·运作流程第21-23页
第3章 从金融危机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第23-33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第23-28页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第23-27页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与次贷危机第27-28页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留给世人的教训第28-30页
     ·风险源头在于放贷标准过于宽松第28-29页
     ·信用评级存在道德风险和制度缺陷第29-30页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存在失职行为第30页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第30-33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须审慎推进第30-31页
     ·加强金融机构自律,规范房贷市场发展第31页
     ·培育中介机构,提高信息透明度第31页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第31-33页
第4章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第33-40页
   ·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第33-34页
     ·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第33页
     ·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第33-34页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完善第34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第34-36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第34-35页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现状第35-36页
   ·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分析第36-40页
     ·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具备的一般条件第36页
     ·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具备的条件分析第36-40页
第5章 建元证券的基本情况及风险分析第40-50页
   ·建元证券的基本情况第40-42页
     ·发行概况第40-41页
     ·运作流程第41-42页
   ·建元证券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设立特设机构SPV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第43页
     ·法律及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从建元证券分析我国开展证券化面临的风险第44-50页
     ·一级市场风险第44-45页
     ·证券化自身风险第45-49页
     ·制度性风险第49-50页
第6章 审慎和稳步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措施第50-56页
   ·稳步推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第50-51页
     ·以次贷为戒,审慎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第50页
     ·结合我国实际,循序渐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第50-51页
   ·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从源头控制风险第51-52页
     ·加快一级市场的发展与完善第51页
     ·加强房贷标准化建设,规范银行放贷第51-52页
     ·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保险机制第52页
     ·完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担保机制第52页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第52-54页
     ·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建立统一信用信息数据库第53页
     ·构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现有的信用评级制度第53页
     ·建立个人信用预警体系第53-54页
     ·加强违约风险管理,建立个人违约惩罚机制第54页
   ·加强对证券化的风险监管第54-56页
     ·构建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第54-55页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第55页
     ·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第55-56页
第7章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寻租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