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可能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2章 住房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 | 第16-23页 |
·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16-17页 |
·住房抵押贷款 | 第16-17页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17页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现金流原理 | 第18页 |
·资产重组原理 | 第18页 |
·风险隔离原理 | 第18-19页 |
·信用增级原理 | 第19页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参与主体与运作流程 | 第19-23页 |
·参与主体 | 第19-21页 |
·运作流程 | 第21-23页 |
第3章 从金融危机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 | 第23-33页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与美国次贷危机 | 第23-28页 |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 第23-27页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与次贷危机 | 第27-28页 |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风险留给世人的教训 | 第28-30页 |
·风险源头在于放贷标准过于宽松 | 第28-29页 |
·信用评级存在道德风险和制度缺陷 | 第29-30页 |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存在失职行为 | 第30页 |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3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须审慎推进 | 第30-31页 |
·加强金融机构自律,规范房贷市场发展 | 第31页 |
·培育中介机构,提高信息透明度 | 第31页 |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 第33-40页 |
·我国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 第33-34页 |
·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长远发展 | 第33页 |
·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 第33-34页 |
·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完善 | 第34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 第34-36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 | 第34-35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现状 | 第35-36页 |
·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条件分析 | 第36-40页 |
·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具备的一般条件 | 第36页 |
·我国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具备的条件分析 | 第36-40页 |
第5章 建元证券的基本情况及风险分析 | 第40-50页 |
·建元证券的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发行概况 | 第40-41页 |
·运作流程 | 第41-42页 |
·建元证券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设立特设机构SPV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信用增级与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 | 第43页 |
·法律及相关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从建元证券分析我国开展证券化面临的风险 | 第44-50页 |
·一级市场风险 | 第44-45页 |
·证券化自身风险 | 第45-49页 |
·制度性风险 | 第49-50页 |
第6章 审慎和稳步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措施 | 第50-56页 |
·稳步推进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 第50-51页 |
·以次贷为戒,审慎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50页 |
·结合我国实际,循序渐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50-51页 |
·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础,从源头控制风险 | 第51-52页 |
·加快一级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 第51页 |
·加强房贷标准化建设,规范银行放贷 | 第51-52页 |
·完善住房抵押贷款的保险机制 | 第52页 |
·完善政府主导型的信用担保机制 | 第52页 |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 第52-54页 |
·健全个人信用档案,建立统一信用信息数据库 | 第53页 |
·构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现有的信用评级制度 | 第53页 |
·建立个人信用预警体系 | 第53-54页 |
·加强违约风险管理,建立个人违约惩罚机制 | 第54页 |
·加强对证券化的风险监管 | 第54-56页 |
·构建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 | 第54-55页 |
·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 | 第55页 |
·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 | 第55-5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