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红砂植被恢复期间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和养分特性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3-36页
   ·引言第13页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研究与进展第13-18页
     ·概述第13-14页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研究第14-15页
       ·人为设计和自我设计理论第14-15页
       ·护理效应(也可译为保育效应)第15页
     ·退化生态系统特征及退化原因研究第15-17页
     ·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7-18页
     ·生态恢复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的研究第18页
   ·生态恢复中土壤微生物及多样性研究第18-27页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第18-19页
       ·改善土壤结构第19页
       ·促进养分循环第19页
       ·增加植物抗性、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第19页
       ·促进腐质酸的形成第19页
     ·微生物的生物量第19-21页
       ·土壤微生物碳第20页
       ·土壤微生物氮第20-21页
     ·土壤微生物量作为土壤质量的评价指标第21页
     ·土壤微生物量的研究方法第21-22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第22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第22-25页
       ·生物或化学方法第23-24页
       ·分子生物学方法第24-25页
       ·宏基因组学技术第25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度与评估第25-27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测度第26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理论评估第26-27页
   ·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第27-29页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第27-28页
     ·土壤微生物与植被第28-29页
     ·土壤微生物与气候因素第29页
   ·土壤退化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第29-30页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及问题第30-31页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退化原因与恢复策略第30页
     ·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恢复应考虑的问题第30-31页
   ·本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1-34页
     ·研究背景第31-33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33-34页
     ·技术路线第34页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34-36页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第36-47页
   ·研究区概况第36-38页
   ·样地设置第38页
   ·地上植被调查第38-39页
   ·土壤采样第39页
   ·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微生物量以及细菌多样性的测定第39-45页
     ·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测定第39页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第39-40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PCR-DGGE)第40-45页
       ·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1页
       ·DNA的纯化第41页
       ·PCR反应第41-42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42-44页
       ·染色第44-45页
       ·照相及 DGGE图谱统计分析第45页
   ·数据分析第45-47页
第三部分 结果第47-58页
   ·红砂地上生物量的估测第47-48页
   ·盖度和植物物群落结构变化第48-50页
   ·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养分的的变化第50-51页
   ·土壤微生物量第51-52页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第52-58页
     ·土壤微生物 DNA抽提、纯化和 PCR-DGGE第52页
     ·土壤微生物细菌类群多样性第52-58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58-69页
   ·红砂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测第58-59页
   ·干旱条件下荒漠植物种群的动态分布格局第59-60页
   ·红砂植被恢复期间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第60-62页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及自然恢复能力第60页
     ·红砂群落结构变化与护理效应第60-61页
     ·红砂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机制第61-62页
   ·土壤养分特性的变化第62-63页
     ·生境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第62-63页
     ·植被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第63页
   ·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第63-64页
   ·土壤细菌多样性第64-66页
   ·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和细菌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第66-68页
     ·植物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第66-67页
     ·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第67-68页
     ·植物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关系第68页
   ·植被-土壤-微生物关系的复杂性第68-69页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92页
发表的论文情况第92-93页
致谢第93-94页
缩略词表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资源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过程研究
下一篇:Fe/S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