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棉花生产概述 | 第9-19页 |
·世界棉花生产 | 第9-12页 |
·我国棉花生产 | 第12-19页 |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状况 | 第19-23页 |
·棉花产量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棉花品质性状改良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棉花产量与品质性状间关系的演变研究 | 第21-22页 |
·棉花抗病性改良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进展 | 第23页 |
·我国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的成就和不足 | 第23-26页 |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研究 | 第28-41页 |
·河南省棉花生产在全国的位置和比重 | 第28-29页 |
·河南省棉花的生产优势 | 第29-30页 |
·河南是全国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之一 | 第29页 |
·植棉历史悠久,棉花生产相对稳定 | 第29页 |
·人力资源优势明显,植棉比较效益高 | 第29-30页 |
·河南省具有信息区位优势 | 第30页 |
·河南省具有产业化基础 | 第30页 |
·河南省棉花生产发展历程 | 第30-32页 |
·第一个快速发展和稳定阶段(1949~1960年) | 第30页 |
·波动剧烈的时期(1961~1981年) | 第30-31页 |
·波动中快速发展的阶段(1982~1992年) | 第31页 |
·稳步递减阶段(1993~2000年) | 第31页 |
·恢复性增长阶段(2000~2007年) | 第31-32页 |
·滑坡阶段(2007年至今) | 第32页 |
·河南省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 | 第32页 |
·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 第32页 |
·生产波动大,总产徘徊不前 | 第32-33页 |
·品质结构单一,质量问题突出 | 第33页 |
·枯黄萎病发生依然严重,次生害虫危害逐年增大 | 第33-34页 |
·国家缺乏对棉花的优惠政策,植棉比较效益差 | 第34-35页 |
·科研经费和人才严重短缺,生产技术的老化 | 第35-36页 |
·资源制约发展,增产难度加大 | 第36页 |
·棉田污染加重,环保压力增大 | 第36页 |
·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削弱了棉花生产的发展 | 第36页 |
·品种改良对河南省棉花生产的促进作用 | 第36-40页 |
·不同历史时期河南省棉花研究进展及其成就 | 第37-39页 |
·近期河南省棉花生产代表品种介绍 | 第39-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3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研究 | 第41-5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1页 |
·材料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55页 |
·河南省棉花审定品种概况 | 第41-42页 |
·产量遗传性状改良 | 第42-47页 |
·抗病性研究 | 第47-49页 |
·纤维品质遗传改良研究 | 第49-52页 |
·综合农艺性状遗传改良研究 | 第52-5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5-59页 |
·提高棉花产量,集成配套生产技术 | 第55-56页 |
·加强抗病育种、综合防治 | 第56-57页 |
·创新棉花资源,提升纤维品质 | 第57页 |
·合理配置棉花综合农艺性状 | 第57-59页 |
4 河南省棉花发展展望 | 第59-63页 |
·河南省棉花生产形势展望 | 第59-61页 |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质量和效益 | 第59页 |
·调优区域布局,提升棉花产品档次 | 第59页 |
·加强政策扶持,建立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 | 第59-60页 |
·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棉花产业健康发展 | 第60页 |
·建立产业合作机制,推进棉花生产的产业化进程 | 第60-61页 |
·河南省棉花品种遗传改良展望 | 第61-63页 |
·选育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 第61-62页 |
·满足纤维品质的多元化需求,进行品质改良 | 第62页 |
·继续加强抗黄萎病育种 | 第62-63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Abstract | 第66-68页 |
附表1 近30年来河南省已审棉花品种的系谱来源、应用面积及获奖情况 | 第68-71页 |
附表2 近30年河南审定棉花品种性状一览表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