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矿区冯营矿矿井突水机理与水害防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前言 | 第7-16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突水机理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水害防治措施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6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井田范围 | 第16页 |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6-17页 |
·地形地貌 | 第16-17页 |
·气候气象 | 第17页 |
·矿井生产情况 | 第17-18页 |
3 研究区矿井地质条件 | 第18-30页 |
·地层 | 第18-21页 |
·构造 | 第21-22页 |
·断裂构造特征 | 第22-28页 |
·构造对矿井地质条件的影响 | 第28-30页 |
4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 第30-37页 |
·地表水 | 第30页 |
·主要含水层 | 第30-34页 |
·主要隔水层 | 第34页 |
·含水层间水力联系 | 第34-35页 |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 第35-37页 |
·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补、径、排条件 | 第35-36页 |
·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补、径、排条件 | 第36页 |
·二叠系砂岩孔隙裂隙水补、径、排条件 | 第36页 |
·第三、第四系冲洪积层孔隙水补、径、排条件 | 第36-37页 |
5 突水机理分析 | 第37-48页 |
·矿井水水源分析 | 第37-38页 |
·地表水及大气降水 | 第37-38页 |
·地下水 | 第38页 |
·老空、老窑水 | 第38页 |
·矿井水通道分析 | 第38-41页 |
·大中型断层 | 第38-39页 |
·小断层 | 第39-40页 |
·岩溶通道 | 第40页 |
·孔隙通道 | 第40页 |
·顶板冒落裂隙通道 | 第40页 |
·底板采动裂隙 | 第40页 |
·钻孔通道 | 第40-41页 |
·冯营矿区突水机理综合分析 | 第41-48页 |
·含水层充水性 | 第41-42页 |
·补给条件 | 第42页 |
·水位与水压 | 第42-43页 |
·隔水层的隔水性 | 第43-44页 |
·断裂构造的导水性 | 第44-45页 |
·煤层顶板冒落裂隙影响 | 第45-46页 |
·煤层底板采动裂隙影响 | 第46-47页 |
·采空区积水影响 | 第47-48页 |
6 水害防治措施 | 第48-57页 |
·主要防治对策 | 第48-53页 |
·地面防治水 | 第48页 |
·井下防治水 | 第48-53页 |
·典型防治水工程实例 | 第53-57页 |
·工程概况 | 第53页 |
·施工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简况 | 第53-54页 |
·探测断层、注浆加固设计原则 | 第54页 |
·钻孔设计 | 第54-55页 |
·方案实施与调整 | 第55-56页 |
·工程总结 | 第56-57页 |
7 主要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