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4页 |
(一) 研究现状概述及史料应用 | 第7页 |
(二) 选题目的与写作意义 | 第7-1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 内容结构及时间段界定 | 第10-11页 |
(五) 相关概念的界定:文化、汉文化、文化圈 | 第11-14页 |
一、15—16世纪中越两国历史概况和中越文化交流的途径 | 第14-20页 |
(一) 15—16世纪中、越历史发展概况 | 第14-15页 |
(二) 15—16世纪中、越文化交流的途径 | 第15-20页 |
二、15—16世纪受中国文化影响的越南文化 | 第20-37页 |
(一) 中国各项制度在越南的移植 | 第20-24页 |
(二) 儒学的兴盛 | 第24-26页 |
(三) 文史体例方面的模仿 | 第26-29页 |
(四) 佛教、道教的传播 | 第29-32页 |
(五) 自然科学方面的学习 | 第32-37页 |
三、越南人士对中国的贡献及其物产的传入 | 第37-43页 |
(一) 阮安与北京紫禁城 | 第37-39页 |
(二) 黎澄对中国火器制造的贡献 | 第39-40页 |
(三) 农作物传入中国 | 第40-43页 |
四、结语 | 第43-46页 |
附表一: | 第46-47页 |
附表二: | 第47-49页 |
参考书目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