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6页 |
·概述 | 第10页 |
·变电站综自系统的发展历程 | 第10-15页 |
·国内综自站的发展 | 第11-14页 |
·变电站自动化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1-12页 |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发展 | 第12-13页 |
·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的发展 | 第13-14页 |
·国外综自站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九江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分析 | 第16-30页 |
·变电站综自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24页 |
·后台监控系统 | 第16-20页 |
·后台监控系统中界面不完善 | 第16-17页 |
·监控系统的事故和预告音响信号 | 第17-18页 |
·远动数据和信息的发送 | 第18-19页 |
·监控系统不具有故障录波装置 | 第19页 |
·电能量处理- | 第19页 |
·规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 第19-20页 |
·后台监控机 | 第20-22页 |
·后台监控机运行管理 | 第20-21页 |
·后台监控机应选择工控机 | 第21页 |
·后台监控机应配置不间断电源 | 第21-22页 |
·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事故案例 | 第22-24页 |
·问题分析 | 第24页 |
·原因分析 | 第24-30页 |
·技术标准问题 | 第24-26页 |
·生产厂家的问题 | 第25页 |
·不同产品的接口问题 | 第25页 |
·抗干扰问题 | 第25-26页 |
·传输规约和传输网络的选择问题 | 第26页 |
·开放性问题 | 第26页 |
·组织模式选择的问题 | 第26-28页 |
·电力管理体制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关系问题 | 第28-29页 |
·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的问题 | 第29-30页 |
第3章 九江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改进措施 | 第30-36页 |
·执行统一技术标准 | 第30-32页 |
·抓好产品质量关 | 第30页 |
·增强抗干扰措施 | 第30-31页 |
·严格执行统一的传输规约及传输网络 | 第31-32页 |
·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开放性 | 第32页 |
·合理的选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模式 | 第32-34页 |
·集中式 | 第32页 |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 第32-33页 |
·全分散式 | 第33-34页 |
·加强综自系统的相关管理 | 第34页 |
·加强相关专业的沟通与交流 | 第34-35页 |
·强化培训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 | 第35-36页 |
第4章 110kV毛家塘变电站综自系统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第36-52页 |
·综自系统的现状 | 第36-38页 |
·110kV毛家塘变电站的概况 | 第36-38页 |
·综自系统的情况 | 第38页 |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改进措施 | 第39-52页 |
·概述 | 第39页 |
·电气二次部分 | 第39-40页 |
·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 第40-46页 |
·主要监控对象 | 第40-42页 |
·监控信息内容 | 第42-44页 |
·监控系统功能 | 第44-45页 |
·系统配置 | 第45页 |
·系统网络结构 | 第45-46页 |
·保护及自动装置 | 第46-49页 |
·系统保护 | 第46页 |
·变电站保护 | 第46-48页 |
·自动化配置 | 第48-49页 |
·二次接线 | 第49-52页 |
·二次设备布置 | 第49-50页 |
·控制、测量及信号系统 | 第50页 |
·电气二次防雷及接地 | 第50-51页 |
·全站时间同步系统 | 第51-52页 |
第5章 数字化变电站的探析 | 第52-60页 |
·国家电网的发展策略 | 第52页 |
·数字化变电站的历史 | 第52-53页 |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 第53-54页 |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 第53-54页 |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 第54页 |
·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 第54页 |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 | 第54-57页 |
·过程层 | 第55-56页 |
·电力运行的实时电气量检测 | 第55-56页 |
·运行设备的状态参数在线检测与统计 | 第56页 |
·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 | 第56页 |
·间隔层 | 第56页 |
·站控层 | 第56-57页 |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网络选型 | 第57页 |
·数字化变电站的管理模式 | 第57-58页 |
·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 | 第58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