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0页 |
英文缩略词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1 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分类 | 第15页 |
·动物选择 | 第15-16页 |
·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作方法 | 第16-20页 |
·球囊损伤法(wire or balloon injury) | 第16页 |
·气体内膜干燥损伤法(gas injury) | 第16-17页 |
·电刺激法(electronic injury) | 第17页 |
·植入动脉鞘法(artery collar) | 第17-18页 |
·外科部分结扎法(surgical partial ligation, SPL) | 第18页 |
·高脂饮食法(high fat dietary) | 第18-19页 |
·移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vein graft atherosclerosis) | 第19-20页 |
2 凝结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20-26页 |
·LOX-1 的表达 | 第20-21页 |
·LOX-1 的结构和功能 | 第21-22页 |
·LOX-1 的配体 | 第22页 |
·LOX-1 表达调控 | 第22-23页 |
·LOX-1 与动脉粥样硬化 | 第23-24页 |
·LOX-1 与壁面切应力 | 第24-25页 |
·展望 | 第25-26页 |
第2章 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第26-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动物来源及分组 | 第26页 |
·实验器材和试剂 | 第26-27页 |
·饲料制备 | 第27页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27-29页 |
·外科部分结扎(SPL)制模 | 第27-28页 |
·动物饲养 | 第28页 |
·外周血血脂检测 | 第28页 |
·多普勒超声检查 | 第28页 |
·数字减血管造影(DSA) | 第28页 |
·取材 | 第28页 |
·颈动脉组织病理学检查 | 第28-29页 |
·组织病理学定量分析 | 第29页 |
·统计学方法 | 第29页 |
2 结果 | 第29-40页 |
·动物成活情况及模型外观 | 第29-30页 |
·多普勒超声影像 | 第30页 |
·DSA 图像及狭窄率评价 | 第30-32页 |
·外周血血脂测定 | 第32-33页 |
·病理学检查 | 第33-38页 |
·组织病理学定量分析 | 第38-40页 |
3 讨论 | 第40-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弹性壁兔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切应力数值模拟 | 第44-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5页 |
·参数测定 | 第44-45页 |
·SPL 制模 | 第45页 |
·动物饲养 | 第45页 |
·DSA 检查 | 第45页 |
·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 第45页 |
·血流速度测定 | 第45页 |
·WSS 测定 | 第45-46页 |
2 结果 | 第46-49页 |
·颈动脉压力波形 | 第46页 |
·DSA 影像 | 第46页 |
·速度流场 | 第46-48页 |
·WSS 分布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兔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LOX-1 表达 | 第52-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7页 |
·研究对象 | 第52-53页 |
·动物模型制备 | 第53页 |
·标本采集和处理 | 第53页 |
·主要实验器材和试剂 | 第5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53-54页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第54-56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56-57页 |
2 结果 | 第57-62页 |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LOX-1 在颈动脉壁的表达 | 第57-58页 |
·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 第58-59页 |
·RT-PCR 检测结果 | 第59-61页 |
·LOX-1 与I/M 相关分析 | 第61-62页 |
·LOX-1 与LDLC 相关分析 | 第62页 |
3 讨论 | 第62-64页 |
4 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中文摘要 | 第80-84页 |
ABSTRACT | 第84-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