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9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31页 |
·H- FABP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夹心酶联免疫法(Sandwich ELISA) | 第11-12页 |
·微粒增强免疫浊度测定法(MPETIA) | 第12页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测定法(TR-IFMA) | 第12页 |
·免疫层析法(ICA) | 第12-13页 |
·临床应用评价 | 第13-21页 |
·应用于早期心梗的诊断 | 第13-15页 |
·应用于心梗再通的诊断 | 第15-16页 |
·对心肌再梗死的判断 | 第16-17页 |
·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大小 | 第17-19页 |
·H-FAB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 第19页 |
·H-FABP对ACS预后评估 | 第19-21页 |
·展望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第二章 前言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37页 |
·一般材料 | 第33-34页 |
·病人的排除标准 | 第34页 |
·血标本采集 | 第34页 |
·定性检测试剂与原理 | 第34-35页 |
·H-FABP定性检测方法 | 第35页 |
·H-FABP定性检测结果判断 | 第35-36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结果 | 第37-41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在非AMI组阴性率(特异性)的比较 | 第37-38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在AMI组阳性率(敏感性)的比较 | 第38-39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的阳性预测值比较 | 第39-40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的阴性预测值比较 | 第40页 |
·H-FAB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非心源性胸痛组的比较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1-47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在特异性方面的比较分析 | 第41-43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在敏感性方面的比较分析 | 第43-44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阳性预测值的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四种心肌生化标记物阴性预测值的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H-FAB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非心源性胸痛组的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53-54页 |
中文摘要 | 第54-58页 |
Abstract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