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麻黄 | 第10-11页 |
·麻黄形状特征、种类及产地 | 第10-11页 |
·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功效 | 第11页 |
·干姜 | 第11-13页 |
·干姜形状特征及产地 | 第11-12页 |
·干姜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性味功效 | 第12-13页 |
·葛根 | 第13-15页 |
·葛根形状特征及产地 | 第13-14页 |
·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性味功效 | 第14-15页 |
·甘草 | 第15-18页 |
·甘草形状特征、种类及产地 | 第15-16页 |
·甘草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性味功效 | 第16-18页 |
·黄柏 | 第18-20页 |
·黄柏形状特征、种类及产地 | 第18-19页 |
·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性味功效 | 第19-20页 |
·化学计量学多元分辨技术与分析技术结合在药对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HPLC-DAD联用仪分析黄柏-甘草水煎液成分 | 第23-45页 |
·药对主要成分概述 | 第23-24页 |
·小檗碱 | 第23页 |
·甘草酸 | 第23-24页 |
·实验 | 第24-27页 |
·实验样品来源 | 第24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4-25页 |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25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5-26页 |
·色谱条件 | 第26页 |
·检测波长的测定及选择 | 第26-27页 |
·高效液相色谱试验的方法学验证 | 第27-33页 |
·盐酸小檗碱线性关系考察 | 第27-28页 |
·甘草酸单铵盐线性关系考察 | 第28-29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9-30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0-31页 |
·重现性实验 | 第31页 |
·加样回收实验 | 第31-32页 |
·空白实验 | 第32-33页 |
·样品测定 | 第3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3页 |
·黄柏与甘草配伍前后小檗碱与甘草酸定量对比分析 | 第33-35页 |
·单味药不同配比对甘草酸和小檗碱合煎液里单位质量浓度的影响 | 第35-37页 |
·药对与单味药成分定性对比分析 | 第37-43页 |
·药对与单味药成分定量对比分析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HPLC-DAD联用仪分析药对黄柏-甘草的沉淀成分 | 第45-53页 |
·实验 | 第45-47页 |
·样品来源 | 第4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模拟胃液及模拟肠液的制备 | 第46页 |
·供试样溶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色谱条件 | 第47页 |
·样品测定 | 第4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沉淀在模拟胃液与模拟肠液溶解性对比分析 | 第47页 |
·沉淀在模拟胃液与模拟肠液定性对比分析 | 第47-51页 |
·沉淀主要成分分析以及在模拟胃液与模拟肠液中组分定量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麻黄-干姜、麻黄-葛根挥发性成分 | 第53-93页 |
·化学计量学理论 | 第53-56页 |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理论及研究与应用 | 第53-55页 |
·可变移动窗口因子分析(AMWFA)法理论及研究与应用 | 第55-56页 |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药材来源 | 第56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56页 |
·挥发油提取 | 第56-57页 |
·样品处理 | 第57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57页 |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定性分析 | 第57-77页 |
·各样品的挥发油总离子流图 | 第57-60页 |
·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解析重叠峰 | 第60-68页 |
·可变移动窗口因子分析(AMWFA)法分析共有组分 | 第68-77页 |
·定量分析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92页 |
·定性定量结果 | 第78-87页 |
·药对与各单味药成分对比分析 | 第87-92页 |
·小结 | 第92-9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