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胶体电解质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铈元素的理化性质 | 第10-12页 |
·铈元素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铈的氧化还原性能 | 第11-12页 |
·氧化还原电池的进展 | 第12-17页 |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特点 | 第12-14页 |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发展历史及技术现状 | 第14页 |
·电极反应研究 | 第14-15页 |
·隔膜研究 | 第15-16页 |
·电极材料研究 | 第16-17页 |
·铈电池的研究 | 第17-19页 |
·铈电池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铈电池的开发原理 | 第18-19页 |
·凝胶电解质综述 | 第19-21页 |
·凝胶的分类 | 第20页 |
·凝胶的性质 | 第20-21页 |
·凝胶的制备 | 第21-23页 |
·概述 | 第21-23页 |
·胶体电解质的优缺点 | 第23-25页 |
·胶体电解质的优点 | 第23-25页 |
·胶体电解质的缺点 | 第25页 |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5-27页 |
·立题背景 | 第25-26页 |
·主要工作内容 | 第26页 |
·本工作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27-37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28页 |
·胶体电解质体系的考察与配制 | 第28-30页 |
·甲基磺酸体系 | 第28页 |
·硝酸体系 | 第28页 |
·胶体电解质的制备 | 第28-29页 |
·胶体电解质的表征 | 第29页 |
·胶体电解质性能评定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的准备 | 第30-31页 |
·电解槽的加工 | 第30-31页 |
·膜的预处理 | 第31页 |
·碳毡的处理 | 第31页 |
·测试方法 | 第31-35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31-32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2-35页 |
·电池的组装与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甲基磺酸铈胶体电解质的研究 | 第37-58页 |
·1mol·L~(-1)的甲基磺酸铈胶体体系 | 第37-39页 |
·甲基磺酸铈胶体电解质的粘度 | 第37-38页 |
·胶体电解质的电导率 | 第38-39页 |
·1.5mol·L~(-1)的甲基磺酸铈胶体体系 | 第39-42页 |
·甲基磺酸铈胶体的粘度 | 第39-40页 |
·胶体电解质形貌观察 | 第40-41页 |
·胶体电解质的电导率 | 第41-42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42-51页 |
·循环伏安 | 第42-46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46-49页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49-51页 |
·电池的组装与性能 | 第51-58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51-52页 |
·电池容量 | 第52页 |
·电池内阻 | 第52-53页 |
·电池库伦效率 | 第53-54页 |
·电池的比能量和比功率 | 第54页 |
·电池的循环性能 | 第54-58页 |
第四章 硝酸铈胶体电解质的研究 | 第58-71页 |
·硝酸铈胶体体系 | 第58-62页 |
·硝酸铈溶液的极限浓度探索 | 第58页 |
·硝酸铈胶体电解质的粘度 | 第58-60页 |
·胶体电解质形貌观察 | 第60-61页 |
·胶体电解质的电导率 | 第61-62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62-67页 |
·循环伏安 | 第62-64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64-66页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66-67页 |
·电池的组装与性能 | 第67-71页 |
·充放电测试 | 第67-69页 |
·电池库伦效率、比能量和比功率 | 第69页 |
·两种体系的对比 | 第69-71页 |
第五章 硫酸锌胶体电解质的研究 | 第71-82页 |
·硫酸锌胶体的性质 | 第71-73页 |
·硫酸锌胶体的粘度 | 第71-72页 |
·胶体电解质的形貌观察 | 第72页 |
·硫酸锌胶体的导电性能 | 第72-73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73-76页 |
·循环伏安 | 第73-74页 |
·极化曲线分析 | 第74-75页 |
·交流阻抗分析 | 第75-76页 |
·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 第76-80页 |
·循环性能 | 第78-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今后工作的方向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