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研究探析--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3页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第13-16页
     ·国际宪章及保护思想的演变第13页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第13-15页
     ·国际组织对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手段与措施第15-16页
   ·本课题研究的有关概念和范围第16-19页
     ·传统文化第16-17页
     ·历史文化街区第17页
     ·研究范围第17-19页
   ·欧洲发达国家的经验第19-20页
     ·保护体系与历史责任感的建立第19页
     ·法律支撑与管理第19-20页
     ·政府主导,结合实际的运行体制第20页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2页
     ·研究方法第20-21页
     ·研究框架第21-22页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4-30页
   ·本章目的第24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第24-28页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回顾第24-26页
     ·文化遗产的情况第26页
     ·公布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26-28页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8-29页
     ·认识上的问题第28页
     ·开发模式、功利主义、商业利益第28页
     ·躯壳式(缺内涵、假古董)第28页
     ·地域文化、传统社会网络缺失第28-29页
     ·公众参与制度缺失第29页
     ·调查研究及挖掘不足第29页
     ·重形式轻文化第29页
     ·法律法规不完善第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相互关系第30-36页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程第30页
   ·历史文化街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第30-31页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标准第31-33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定义第31页
     ·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的条件第31-32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层次第32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界线第32-33页
   ·国内城市的保护经验与做法第33-35页
     ·国内保护起步较早、保护成效显著的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的保护第33页
     ·国内绍兴、杭州、上海和黄山等城市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经验和做法第33-34页
     ·建设部推荐的“绍兴模式”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总体框架的建构第36-57页
   ·本章目的第36页
   ·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状况第36-38页
     ·第一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53年-1972年)第36页
     ·第二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80年-2000年)第36-37页
     ·第三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第37页
     ·第四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第37-38页
   ·遗产保护的类型研究第38页
     ·物质文化遗产第3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第38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及个体评价第38-42页
     ·西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程第38-39页
     ·西安历史文化街区的区位及历史沿革第39-40页
     ·西安历史文化街区现状存在的类型及现状第40-42页
   ·西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总体框架建构第42-52页
     ·定性定位、保护目标与原则第42页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济理念——应以增强街区经济活力为原则第42-43页
     ·保护与更新模式——渐进式保护的理念,保护真实的文化遗存第43页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43-4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47-51页
     ·传统社会网络的保护与延续第51-52页
     ·文化遗产标识系统的建立第52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第52页
   ·公众参与——街区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第52-55页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众参与情况第52-53页
     ·保护的宣传作用第53-54页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较为合理的方式第54页
     ·街区的居民必须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过程第54-55页
     ·住区精神,避免原住居民老龄化现象的支撑点之一第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五章 西安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探析第57-82页
   ·本章的目的第57页
   ·地理区位、历史沿革第57-60页
     ·地理区位第57页
     ·该街区的历史变迁第57-59页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历程分析第59-60页
   ·街区的基本情况第60-61页
     ·人口状况及教育设施第60页
     ·驻地主要单位和商业单位第60-61页
     ·市政基础设施现状第61页
   ·文化遗产的优势和现状存在的问题第61-62页
     ·文化遗产的优势——级别高、多元化第61页
     ·现状存在的问题第61-62页
   ·对以往工作的反思第62-64页
     ·旧城改造存在的问题第62-63页
     ·以往实施的街区工程第63页
     ·柏树林街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及街区改造方案的思考第63-64页
     ·规划反思第64页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框架第64-80页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目标与原则第64-65页
     ·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界线加以完善第65-66页
     ·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应采取的保护模式——渐进式保护的理念第66页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66-6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68-73页
     ·保护和延续街区的传统社会网络,留住原住人口第73-74页
     ·产业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经济发展的支撑第74-77页
     ·建立文化遗产标识系统第77页
     ·改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交通第77-79页
     ·基础设施防灾和环境保护第79-80页
   ·历史文化街区的公众参与第80页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六章 结论第82-88页
   ·课题成果结论第82-86页
     ·论证性成果第82-83页
     ·理论性成果第83-86页
   ·课题的应用前景第86-87页
   ·课题尚待深入的地方第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表录第90-91页
图录第91-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重点的变迁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下一篇:硅粉改性超细水泥裂缝修补材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