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外资金的宪政透视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动机 | 第10-12页 |
(二) 本文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12-15页 |
一、财政权的宪法属性及预算外资金的财政属性 | 第15-26页 |
(一) 财政权的宪法属性 | 第15-18页 |
1. 财政权的概念解析 | 第15-16页 |
2. 财政权的宪法属性 | 第16-18页 |
(二) 预算外资金的财政属性 | 第18-26页 |
1. 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发展及概念 | 第18-23页 |
2. 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和财政属性 | 第23-26页 |
二、财政权的宪政规制 | 第26-32页 |
(一) 财政权受规制与宪政的产生 | 第26-27页 |
(二) 财政权宪政规制的体现 | 第27-30页 |
1. 财政权的设立 | 第27-28页 |
2. 财政预算案的决定权 | 第28-29页 |
3. 财政的监督权 | 第29-30页 |
(三) 预算外资金受宪政规制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三、预算外资金的宪政分析 | 第32-50页 |
(一) 民主视角下的预算外资金 | 第32-41页 |
1. 私有财产权、征税权与国民一致同意原则 | 第33-36页 |
2. 预算外资金的设立与调控缺乏民主基础 | 第36-40页 |
3. 预算外资金的监督缺乏民主 | 第40-41页 |
(二) 法治视角下的预算外资金 | 第41-45页 |
1. 法治概念的梳理 | 第41-42页 |
2. 预算外资金长期脱离国家法律的规范 | 第42-43页 |
3. 调整预算外资金的规范多是“红头文件” | 第43-45页 |
(三) 公共财政视角下的预算外资金 | 第45-50页 |
1. 公共财政的形成 | 第45-46页 |
2. 预算外资金削弱我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基础 | 第46-50页 |
四、结语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