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拒绝服务攻击是网络安全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 第13-15页 |
·已有主动队列管理算法对拒绝服务攻击存在漏洞 | 第15-17页 |
·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基本模型 | 第17-18页 |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 | 第18-19页 |
·地址欺骗拒绝服务攻击预防 | 第19页 |
·抗拒绝服务攻击的主动队列管理 | 第19-20页 |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的研究 | 第21页 |
·抗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 第21页 |
·抗地址欺骗拒绝服务攻击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抗攻击性能评价平台的研究 | 第22页 |
·研究成果 | 第22-23页 |
·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基于拥塞参与度的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过滤算法 | 第25-47页 |
·引言 | 第25-26页 |
·TCP 协议超时重传(RTO)机制 | 第25-26页 |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原理 | 第26页 |
·攻击建模与形式化 | 第26-29页 |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的建模与形式化 | 第26-27页 |
·分布式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的建模与形式化 | 第27-29页 |
·基于拥塞参与度的攻击检测过滤算法 | 第29-32页 |
·拥塞参与度 | 第29页 |
·攻击检测过滤算法 | 第29-31页 |
·算法实现需求 | 第31-32页 |
·正常流与攻击流拥塞参与度上下界分析 | 第32-35页 |
·正常TCP 数据流的拥塞参与度取值范围 | 第33-34页 |
·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数据流的拥塞参与度取值范围 | 第34-35页 |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拥塞参与度的合理性实验 | 第36-37页 |
·引入随机早检测(RED)算法的效果实验 | 第37-38页 |
·三种分布式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实验 | 第38-40页 |
·以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数据流作为背景流的检测实验 | 第40-41页 |
·接受者操作特性(ROC)评测实验 | 第41-42页 |
·真实网络上的验证实验和基于Internet 数据集的验证实验 | 第42-45页 |
·真实网络上的验证实验 | 第43-44页 |
·基于Internet 数据集的验证实验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应对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第47-57页 |
·引言 | 第47页 |
·基于可疑攻击数据包的低速率拒绝服务攻击检测过滤算法 | 第47-50页 |
·可疑攻击数据包 | 第48页 |
·攻击检测过滤算法 | 第48-50页 |
·健壮随机早检测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第50-52页 |
·算法基本思想 | 第50-51页 |
·算法实现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算法抗攻击性能评价实验 | 第53-55页 |
·算法误报率评价实验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抗地址欺骗拒绝服务攻击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第57-65页 |
·引言 | 第57页 |
·随机公平蓝色(SFB)算法 | 第57-58页 |
·弹性随机公平蓝色(RSFB)算法 | 第58-60页 |
·算法基本思想 | 第58页 |
·算法流程 | 第58-6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0-64页 |
·算法在单个瓶颈链路下的性能实验 | 第60-61页 |
·算法在多个瓶颈链路下的性能实验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抗攻击性能评价平台 | 第65-74页 |
·平台模块结构设计 | 第65-66页 |
·基于NS2 的仿真实验平台 | 第66-68页 |
·真实网络实验平台 | 第68-69页 |
·实验数据分析展现工具集 | 第69-73页 |
·基于AWK 的实验数据分析工具 | 第69-71页 |
·基于Winpcap 的网络报文标记与分析工具 | 第71-72页 |
·基于Matlab 的分析结果展现工具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4-76页 |
·工作总结 | 第74-75页 |
·工作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