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7页 |
·介孔材料SBA-15的性质及制备 | 第14-22页 |
·介孔材料SBA-15的合成方法 | 第15页 |
·介孔材料SBA-15的合成机理 | 第15-19页 |
·介孔材料SBA-15合成影响因素 | 第19-22页 |
·介孔材料SBA-15的化学改性 | 第22-29页 |
·介孔材料SBA-15的表面化学性质 | 第22-23页 |
·元素取代法 | 第23页 |
·孔道内表面修饰 | 第23-27页 |
·在孔道中负载活性组分 | 第27-29页 |
·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CO中的应用 | 第29-35页 |
·金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9-32页 |
·金催化剂催化氧化CO的影响因素 | 第32-34页 |
·金催化剂在CO催化氧化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论文的立题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35-37页 |
·SBA-15孔径调节 | 第35页 |
·气相键合法金属氧化物在SBA-15表面的单原子层分散 | 第35页 |
·催化氧化CO的新型金催化剂 | 第35-37页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表征方法 | 第37-42页 |
·实验仪器 | 第37页 |
·材料的表征方法及仪器 | 第37-42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37-38页 |
·透射电镜表征(TEM) | 第38页 |
·N_2吸脱附及BET比表面积测定 | 第38-40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ible Spectrophptometer) | 第40页 |
·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分析仪(ICP-AES) | 第40页 |
·X射线荧光(XRF) | 第40-41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1-42页 |
第三章 SBA-15孔径大小的调节 | 第42-48页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42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2-43页 |
·SBA-15的制备 | 第42页 |
·孔径调节样品的制备 | 第42-43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3-47页 |
·TEM表征 | 第43-44页 |
·BET表征 | 第44-46页 |
·XRD表征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氯化物气相键合法对SBA-15表面的修饰 | 第48-59页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48页 |
·样品合成 | 第48-49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49-58页 |
·样品TEM | 第49-51页 |
·样品XRD表征 | 第51-53页 |
·样品BET表征 | 第53-55页 |
·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55-56页 |
·样品的XPS表征 | 第56-57页 |
·样品的NMR表征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CO性能的研究 | 第59-72页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59页 |
·样品合成 | 第59-61页 |
·载体的制备 | 第59-60页 |
·金颗粒的负载 | 第60-61页 |
·样品的表征 | 第61-64页 |
·样品TEM | 第61页 |
·样品XRD表征 | 第61-62页 |
·UV-Vis漫反射吸收光谱 | 第62-63页 |
·催化剂中金的实际负载量测定 | 第63-64页 |
·金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64-70页 |
·Au/Ti-SBA15活性评价 | 第64-65页 |
·Au/TiO_2活性评价 | 第65-66页 |
·其他金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