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我国的参与分配制度概述 | 第13-20页 |
(一)参与分配制度的起源及我国的立法规定 | 第13页 |
(二)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13-14页 |
(三)我国参与分配制度与破产的关系 | 第14-20页 |
二、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适用条件 | 第20-25页 |
(一)被执行人为自然人或非法人组织 | 第20-21页 |
(二)被执行人有两个以上债权人 | 第21页 |
(三)各债权人的债权都是金钱债权 | 第21页 |
(四)被执行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或其他财产不足清偿全部债务 | 第21-23页 |
(五)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须为取得执行依据的债权人 | 第23-24页 |
(六)在执行程序中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控制措施后至财产被执行完毕前提出参与分配申请 | 第24-25页 |
三、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具体运行 | 第25-35页 |
(一)参与分配申请的提出 | 第25页 |
(二)主持分配法院的确定和对参与分配申请的审查处理 | 第25-26页 |
(三)参与分配程序启动后执行案件在原执行法院和主持分配法院间的移交处理 | 第26-27页 |
(四)参与分配程序中的通知和公告问题 | 第27-28页 |
(五)参与分配的财产范围 | 第28-30页 |
(六)参与分配程序启动后可以参加参与分配程序的债权人 | 第30-32页 |
(七)参与分配制度中财产的分配原则 | 第32-33页 |
(八)参与分配的具体程序 | 第33-34页 |
(九)参与分配的法律后果 | 第34-35页 |
四、我国参与分配制度的救济途径 | 第35-39页 |
(一)《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的执行异议和复议程序 | 第35-37页 |
(二)《执行程序解释》第二十五条和二十六条规定的对分配方案的异议及诉讼程序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