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绪言 | 第11-16页 |
·我国水资源状况 | 第11-12页 |
·去离子技术概况 | 第12-14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2页 |
·电渗析法 | 第12-13页 |
·反渗透法 | 第13页 |
·蒸馏法 | 第13-14页 |
·深度去离子技术概况 | 第14-15页 |
·深度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概况 | 第15-16页 |
·EDI 过程的原理 | 第16-18页 |
·电去离子过程的实验研究 | 第18-20页 |
·电去离子过程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本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EDI 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3-62页 |
·模型概述 | 第23-25页 |
·水解离的机理模型 | 第25-35页 |
·淡室中离子的传质模型 | 第35-46页 |
·多相结构中的离子传递 | 第35-38页 |
·阳树脂床层中的离子传递 | 第38-43页 |
·阴树脂床层中的离子传递 | 第43-45页 |
·混合床层中的离子传递 | 第45-46页 |
·浓室内的离子传递模型 | 第46-47页 |
·离子交换膜内的传递模型 | 第47-49页 |
·传质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49-55页 |
·外边界条件 | 第49-51页 |
·内边界条件 | 第51-55页 |
·Donnan 平衡约束条件 | 第51-52页 |
·连续性约束条件 | 第52-55页 |
·浓室和淡室的流场模型 | 第55-57页 |
·淡室内的流场 | 第55-56页 |
·浓室内的流场 | 第56-57页 |
·流场模型的边界条件 | 第57页 |
·计算方法 | 第57-62页 |
·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57-59页 |
·模型的无因次化 | 第59-60页 |
·计算区域的离散化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单独填充阳树脂的CREDI | 第62-97页 |
·浓差极化的研究 | 第64-72页 |
·Donnan 电位和催化基团的浓度对水解离的影响 | 第72-74页 |
·水解离对树脂转化率的影响 | 第74-76页 |
·水解离产物在淡室和浓室中的浓度分布 | 第76-81页 |
·水解离产物对电导率的影响 | 第81-83页 |
·水解离对EDI 过程电流效率的影响 | 第83-90页 |
·水解离对EDI 过程分离率的影响 | 第90-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四章 填充混合树脂的MixEDI | 第97-117页 |
·浓差极化的研究 | 第98-101页 |
·水解离电流密度的分布 | 第101-103页 |
·水解离产物在淡室和浓室中的浓度 | 第103-109页 |
·水解离对床层电导率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水解离对电流效率和分离率的影响 | 第112-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填充分层排列树脂的LayerEDI | 第117-127页 |
·分层树脂床层概述 | 第117-118页 |
·LayeredEDI 中水解离 | 第118-120页 |
·LayeredEDI 的分离率和电流效率 | 第120-122页 |
·氢氧化物的浓度分布 | 第122-126页 |
·淡室床层中的氢氧化物浓度分布 | 第122-124页 |
·浓室中的氢氧化物浓度分布 | 第124-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27-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1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