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地下水动力学论文

大兴安岭地区岩土热物性特征及冷源对水源热泵影响研究

内容提要第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岩土热物性特征研究及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第9-12页
     ·国内外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第9-10页
     ·国内外岩土热物性研究现状第10-12页
   ·地下冷源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影响研究现状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课题的提出以及创新点第13页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大兴安岭地区室内外热物性试验研究第15-43页
   ·研究区域地理条件、地质背景第15-23页
     ·地理位置第15-16页
     ·自然地理第16-19页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第19-20页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第20-23页
   ·第23-25页
   ·现场热响应试验第25-36页
     ·试验原理第25-26页
     ·参考规范、测试的内容及工作量第26-28页
     ·热响应试验场地地层条件及地下水条件第28-30页
     ·埋管及测试第30-32页
     ·岩土体原位热物性测试成果第32-36页
   ·室内岩土体热物性试验第36-43页
     ·室内岩土体热物性试验原理第36-39页
     ·岩土体热物理指标测试试件制取第39-40页
     ·室内热物性试验结果第40-43页
第三章 大兴安岭地区岩土热物性特征分析第43-54页
   ·大兴安岭地区地温特征第43-45页
   ·大兴安岭地区岩土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特征第45-54页
     ·大兴安岭地区室内、外热物性试验数据分析第45-46页
     ·大兴安岭地区岩土热物性特征与黑龙江其他地区对比分析第46-52页
     ·岩土热物性分析第52-54页
第四章 岩土热物性数据库系统研究与建设第54-70页
   ·总体设计第54-55页
     ·需求分析第54页
     ·总体设计第54-55页
   ·系统的开发第55-62页
     ·系统开发的技术手段第55-57页
     ·系统功能的实现第57-61页
     ·系统开发的技术关键第61-62页
   ·系统的功能介绍第62-69页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操作说明第63-67页
     ·图件信息管理模块操作说明第67-69页
     ·打印和帮助模块说明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地下冷源及抽灌井空间布置对水源热泵系统影响模拟研究第70-91页
   ·软件及模型简介第70-71页
   ·群井抽灌系统数值模型的建立第71-72页
   ·回灌水温度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第72-81页
     ·模拟运行一年,回灌温度为 3℃时模拟结果第72-74页
     ·模拟运行一年,回灌温度为 2℃时模拟结果第74-76页
     ·模拟运行一年,回灌温度为 1℃时模拟结果第76-78页
     ·模拟运行三年,回灌温度为 3℃模拟结果第78-81页
   ·抽灌井空间布置对地下温度场的影响第81-85页
     ·天然地下水流平行于抽灌井连线,并由抽水井指向回灌井第81-83页
     ·调整抽水井与回灌井间距第83-85页
   ·地下冷源对水源热泵影响模拟研究第85-91页
     ·地下冷源的成因第85-87页
     ·冷源对含水层温度场影响模拟研究第87-9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本研究的结论及新成果第91-92页
   ·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9-100页
致谢第100-101页
摘要第101-103页
Abstract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赤峰东南部大西沟磷—铁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下一篇:电加热高温分解桦甸油页岩的实验及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