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仓山、大巴山深部结构构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0页 |
·选题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研究内容 | 第8页 |
·主要工作量 | 第8-10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 第10-26页 |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 第10-19页 |
·四川盆地北缘基本地质特征 | 第10-12页 |
·米仓山东西向短轴复式背斜 | 第12-13页 |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 | 第13-19页 |
·主要断裂分布情况 | 第19-21页 |
·城口断裂 | 第19页 |
·镇巴断裂 | 第19-20页 |
·红椿坝—曾家坝断裂 | 第20页 |
·石泉—安康—青峰断裂 | 第20页 |
·铁溪~巫溪隐伏断裂 | 第20-21页 |
·华蓥山断裂带 | 第21页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1-26页 |
·研究区物性资料 | 第21-23页 |
·研究区重力特征 | 第23-24页 |
·研究区磁场特征 | 第24-25页 |
·研究区MT、地震资料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重磁原理与重磁数据的处理方法 | 第26-37页 |
·重力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31页 |
·解析延拓 | 第26-27页 |
·导数计算 | 第27-28页 |
·小波分析 | 第28-31页 |
·处理方法的叠合使用 | 第31页 |
·航磁数据位场转换处理 | 第31-37页 |
·航磁△T化极处理 | 第32-33页 |
·航磁△T化极位场延拓处理 | 第33-34页 |
·航磁△T化极位场分离处理 | 第34-35页 |
·航磁△T化极垂向二导处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米仓山、大巴山深部结构 | 第37-67页 |
·航磁方法揭示的米仓山、大巴山深部结构 | 第37-44页 |
·研究区化极航磁资料显示的区域框架 | 第37-38页 |
·大巴山逆冲推覆航磁特征 | 第38-39页 |
·大巴山重力、航磁剖面正演与小波变换分析 | 第39-43页 |
·研究区航磁分析小结 | 第43-44页 |
·重力方法揭示米仓山、大巴山深部结构特征 | 第44-54页 |
·研究区重力资料滑动平均处理分析 | 第44-46页 |
·研究区重力资料向上延拓处理分析 | 第46-48页 |
·研究区重力资料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 | 第48-53页 |
·地质方法对大巴山推覆距离的研究 | 第53-54页 |
·研究区重力资料分析小结 | 第54页 |
·南大巴山区域电性特征分析 | 第54-58页 |
·地震剖面特征分析 | 第58-67页 |
·南大巴山地震剖面特征分析 | 第58-62页 |
·米仓山地震剖面特征分析 | 第62-66页 |
·地震剖面解释华蓥山断裂向北延伸 | 第66-67页 |
认识与讨论 | 第67-69页 |
1 认识 | 第67页 |
2 存在问题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