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农村养老保险理论综述 | 第12-13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本文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础理论与制度变迁 | 第16-20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理论 | 第16-17页 |
·养老保险的经济理论 | 第16页 |
·养老保险的消费理论 | 第16-17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风险理论 | 第17页 |
·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变迁理论 | 第17页 |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 | 第17-20页 |
3 尖草坪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0-27页 |
·尖草坪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尖草坪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尖草坪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 | 第21-22页 |
·尖草坪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27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过低,覆盖范围狭窄 | 第23页 |
·缺少财政投入,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社会性和福利性 | 第23-24页 |
·多数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了解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 | 第24页 |
·制度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 第24-25页 |
·基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差 | 第25页 |
·国家政策滞后,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 第25-27页 |
4 尖草坪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分析 | 第27-32页 |
·尖草坪区农村社会的相关变化 | 第27-29页 |
·人口结构变化 | 第27-28页 |
·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发生变化 | 第28页 |
·土地养老功能的进一步退化 | 第28页 |
·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 | 第28-29页 |
·村民对养老社会保障的认知与需求 | 第29-32页 |
5 尖草坪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供给分析 | 第32-36页 |
·尖草坪区的经济条件分析 | 第32-34页 |
·全区经济快速发展 | 第32-33页 |
·区财政支出能力增强 | 第33页 |
·农民已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投保能力 | 第33-34页 |
·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己存在提供一部分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能 | 第34页 |
·政府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条件 | 第34-36页 |
6 尖草坪区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议与对策 | 第36-48页 |
·构建尖草坪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原则 | 第36-37页 |
·尖草坪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 | 第37-42页 |
·分区域建立有差别的农村社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 第37-39页 |
·分人群进行模式 | 第39-41页 |
·重点做好尖草坪区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 第41-42页 |
·尖草坪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与运作 | 第42-45页 |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 | 第42-43页 |
·加强农保基金的管理 | 第43-44页 |
·提高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 | 第44-45页 |
·尖草坪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补贴制度 | 第45-46页 |
·尖草坪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46-48页 |
·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支持程度 | 第46页 |
·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 第46-47页 |
·加强监督管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 第47页 |
·明确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尖草坪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和保障待遇表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