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0 前言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黄河三角洲海域动力环境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黄河三角洲悬浮泥沙扩散及沉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的内容和主要任务 | 第17-19页 |
| 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9-28页 |
| ·黄河 | 第19-21页 |
| ·黄河三角洲 | 第21-28页 |
| ·黄河流路变迁及三角洲演化 | 第22-23页 |
| ·黄河三角洲海域水文动力特征 | 第23-25页 |
| ·黄河三角洲海域底质沉积物分布特征 | 第25页 |
| ·黄河入海悬浮泥沙分布及扩散特征 | 第25-28页 |
| 2 黄河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扩散 | 第28-101页 |
| ·黄河低流量期间黄河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扩散 | 第28-48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黄河三角洲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及潮流切变锋 | 第30-35页 |
| ·黄河三角洲海域三断面悬浮泥沙扩散特征 | 第35-40页 |
| ·3 断面的泥沙单宽通量及余流特征 | 第40-43页 |
| ·低流量期间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扩散过程及机制 | 第43-48页 |
| ·小结 | 第48页 |
|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悬浮泥沙扩散 | 第48-81页 |
| ·调查区水文要素平面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 ·调查区水文要素剖面分布特征 | 第51-62页 |
| ·调查区水文要素连续站变化特征 | 第62-74页 |
| ·调查区各连续站余流及泥沙单宽通量特征 | 第74-75页 |
| ·调水调沙期间黄河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扩散过程及机制 | 第75-80页 |
| ·小结 | 第80-81页 |
| ·冬季风暴条件下黄河三角洲悬浮泥沙扩散 | 第81-99页 |
| ·调查区水文要素平面分布特征 | 第81-82页 |
| ·调查区水文要素剖面分布特征 | 第82-87页 |
| ·调查区水文要素连续站变化特征 | 第87-95页 |
| ·调查区各连续站余流及泥沙单宽通量特征 | 第95-96页 |
| ·冬季黄河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扩散过程及机制 | 第96-98页 |
| ·小结 | 第98-99页 |
| ·水下三角洲蚀淤演化对悬浮泥沙扩散的响应 | 第99-101页 |
| 3 黄河三角洲毗邻海域悬浮泥沙扩散的季节性变化 | 第101-116页 |
| ·黄河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扩散的季节性变化 | 第101-107页 |
| ·冬季海况与夏季黄河低流量期间的比较研究 | 第102-103页 |
| ·冬季海况与夏季调水调沙期间的比较研究 | 第103-105页 |
| ·三角洲海域悬浮泥沙输送季节性变化的控制因素 | 第105-107页 |
| ·小结 | 第107页 |
| ·渤海海峡水沙输送的季节性变化 | 第107-116页 |
| ·夏季研究区水文要素特征 | 第108-109页 |
| ·冬季调查区水文要素特征 | 第109-110页 |
| ·冬、夏季渤海海峡南部悬浮泥沙输送特征 | 第110-112页 |
| ·关于水交换季节性变化机制 | 第112页 |
| ·关于泥沙交换季节性变化机制 | 第112-113页 |
| ·冬季强烈风暴下渤海海峡泥沙的通量 | 第113页 |
| ·通过渤海海峡向黄海输送的全年水沙通量估算 | 第113-114页 |
| ·小结 | 第114-116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116-119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6-118页 |
| ·主要问题与不足 | 第118-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 致谢 | 第126-127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7页 |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