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2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土壤铬来源、污染现状及危害 | 第12-16页 |
·铬的化学性质 | 第12页 |
·土壤中铬的来源及污染现状 | 第12-13页 |
·铬的危害 | 第13-14页 |
·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 第14-16页 |
·餐厨垃圾的定义、危害及处置技术 | 第16-22页 |
·餐厨垃圾的定义 | 第16-17页 |
·餐厨垃圾的危害 | 第17页 |
·餐厨垃圾的处置方法及发展趋势 | 第17-22页 |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 腐殖质与金属离子作用原理 | 第23-28页 |
·腐殖质的性质与结构 | 第23-24页 |
·腐殖质的定义及分类 | 第23页 |
·腐殖质的性质 | 第23-24页 |
·腐殖质与金属离子的作用原理 | 第24-26页 |
·腐殖质与金属离子的反应类型 | 第24页 |
·腐殖质对金属离子的络合量及络合物的溶解性 | 第24页 |
·金属离子-腐殖质络合物的稳定性 | 第24-26页 |
·腐殖类物质与铬离子的作用原理 | 第26页 |
·堆肥产品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应用研究 | 第26-28页 |
3 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堆肥的小试研究 | 第28-4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试验目的 | 第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取样及分析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堆肥过程中堆体性状的变化 | 第31页 |
·堆肥过程中pH 值的变化 | 第31-32页 |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变化 | 第32-33页 |
·堆肥过程中凯氏氮的变化 | 第33-34页 |
·堆肥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 | 第34页 |
·种子发芽系数的变化 | 第34-36页 |
·样品浸出毒性的变化 | 第36页 |
·样品中铬形态分析 | 第36-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4 餐厨垃圾与铬污染土壤堆肥过程中固定铬的机理研究 | 第42-5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目的 | 第42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试验装置及方法 | 第42页 |
·取样及分析方法 | 第42-43页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堆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 第43-44页 |
·堆体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 | 第44-45页 |
·堆体pH 随时间的变化 | 第45页 |
·堆体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45-46页 |
·堆体凯氏氮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 第46-47页 |
·堆体碳氮比随时间的变化 | 第47页 |
·胡敏酸、富里酸随时间的变化 | 第47-48页 |
·堆肥过程中铬形态随时间的变化 | 第48-49页 |
·胡敏酸、富里酸结合态铬随时间的变化 | 第49页 |
·堆肥产品的环境效应研究 | 第49-52页 |
·种子发芽试验 | 第49-50页 |
·堆肥产品的浸出毒性试验 | 第50页 |
·堆肥产品植物有效性试验 | 第50-51页 |
·堆肥产品在不同pH 下的解吸试验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建议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