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概念及缘起 | 第10-13页 |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刑事和解制度的缘起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国外的理论基础(通说) | 第13-15页 |
(一) 平衡理论 | 第13页 |
(二) 叙说理论 | 第13-14页 |
(三) 恢复正义理论 | 第14-15页 |
二、我国关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 第15-16页 |
(二) 中国古典儒家文化的积淀 | 第16页 |
(三) 我国古代刑诉制度的泊依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重罪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研究 | 第17-27页 |
第一节 目前刑事和解适用案件范围的国内外立法实践 | 第17-19页 |
一、境外的适用状况 | 第17-18页 |
二、我国的适用状况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适用的依据 | 第19-24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9-22页 |
二、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价值 | 第22-24页 |
(一) 提升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法律地位 | 第22页 |
(二) 实现正义个别化 | 第22-24页 |
第三节 以破解执行难的视角,研究在重罪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 | 第24-27页 |
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的现状 | 第25页 |
二、重罪案件附带民事部分执行难的以原因 | 第25-26页 |
三、在重罪案件中引入和解机制无疑为破解此类案件执行难问题开了一剂良药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刑事和解在重罪案件中的具体使用 | 第27-31页 |
第一节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范围 | 第27-29页 |
一、从犯罪主体上分析 | 第27-28页 |
二、从犯罪的客体分析 | 第28页 |
三、从犯罪人的主观方面分析 | 第28-29页 |
四、从犯罪的客观方面分析 | 第29页 |
五、从犯罪的量刑情节分析 | 第29页 |
六、排除适用刑事和解的重罪案件 | 第29页 |
第二节 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条件及阶段 | 第29-31页 |
一、加害人和被害人双方自愿 | 第29-30页 |
二、被告人必须悔罪 | 第30页 |
三、必须签署书面和解协议 | 第30页 |
四、被告人必须全部或大部履行了赔偿义务 | 第30页 |
五、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 | 第30-31页 |
第三节 重罪案件适用和解的负作用 | 第31页 |
一、容易产生花钱赎刑的误解 | 第31页 |
二、对平等原则的挑战 | 第31页 |
三、有可能导致新的犯罪 | 第31页 |
结束语 | 第31-3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