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目录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板料冲压成形的工艺方法 | 第10-11页 |
·分离工序 | 第11页 |
·成形工序 | 第11页 |
·板料冲压成形工艺的发展和现状 | 第11-14页 |
·塑性成形的基础理论发展 | 第12页 |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2-14页 |
·轿车座椅冲压件的发展 | 第14页 |
·本论文课题的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20页 |
·试验法 | 第16页 |
·理论方法 | 第16-18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座椅侧板的结构、功能及影响其成形的因素 | 第20-33页 |
·引言 | 第20页 |
·轿车座椅的基本结构 | 第20-22页 |
·轿车座椅侧板支架的成形特点 | 第22-24页 |
·轿车座椅侧板支架的强度要求 | 第22-23页 |
·座椅侧板支架的安装要求 | 第23页 |
·座椅侧板支架的材料性能 | 第23-24页 |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的因素 | 第24-27页 |
·影响金属塑性的内部因素 | 第25-26页 |
·影响金属塑性变形的外部条件 | 第26-27页 |
·板料的成形性 | 第27-30页 |
·成形性的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常用材料性能参数对板料成形的影响 | 第29-30页 |
·板料冲压成形的缺陷分析 | 第30-32页 |
·起皱 | 第30-31页 |
·破裂 | 第31-32页 |
·回弹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轿车座椅侧板成形的力学基础及其数值模拟理论 | 第33-47页 |
·引言 | 第33页 |
·板料成形的基本假设与成形特点 | 第33-35页 |
·板料成形的基本假设 | 第33-35页 |
·板料成形力学特点 | 第35页 |
·板壳理论及板壳单元 | 第35-36页 |
·应力与应变 | 第36-39页 |
·物体构形和运动 | 第36-37页 |
·应变张量 | 第37-39页 |
·应力 | 第39页 |
·本构方程 | 第39-41页 |
·弹性本构方程 | 第40-41页 |
·基于J2流动理论的本构方程 | 第41页 |
·基本方程和原理 | 第41-44页 |
·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 | 第41-43页 |
·边值问题和初值问题 | 第43-44页 |
·虚功原理 | 第44页 |
·板料成形的有限元模拟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轿车座椅侧板支架成形过程模拟与分析 | 第47-59页 |
·引言 | 第47-49页 |
·板料成形数值模拟软件Dynaform简介 | 第49-50页 |
·轿车座椅侧板的三种成形工艺方案 | 第50-51页 |
·轿车座椅侧板的一次翻边工艺成形过程模拟 | 第51-52页 |
·一次拉深(无凸缘)工艺成形过程模拟 | 第52-53页 |
·预拉深、切边、翻边工艺成形过程模拟 | 第53-58页 |
·预拉深过程模拟 | 第53-56页 |
·翻边过程模拟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轿车座椅侧板支架冲成形工艺优化 | 第59-73页 |
·引言 | 第59页 |
·拉深工艺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及主要缺陷处理 | 第59-60页 |
·外缘外曲翻边的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及主要缺陷处理 | 第60-61页 |
·外缘内曲翻边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 第61-66页 |
·外缘内曲翻边分析模型 | 第61-64页 |
·翻边高度及内曲半径对切向应变的影响 | 第64-65页 |
·预存料的补偿方案 | 第65-66页 |
·补偿后的数值模拟 | 第66-68页 |
·压力机的选择 | 第68-71页 |
·压力机类型的选择 | 第68-69页 |
·压力机吨位的选择 | 第69-70页 |
·压力机的选定 | 第70-71页 |
·新工艺生产实践 | 第71-72页 |
·本章小节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