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重整制度基本理论概述 | 第10-17页 |
第一节 重整的含义与特征 | 第10-12页 |
一、重整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重整的特征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重整制度产生的必然性分析 | 第12-14页 |
一、重整制度产生的社会因素 | 第12-13页 |
二、重整制度产生的制度因素 | 第13-14页 |
第三节 重整制度的价值理论分析 | 第14-17页 |
一、营运价值论 | 第14-15页 |
二、利益与共论 | 第15页 |
三、社会政策论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重整程序的启动 | 第17-29页 |
第一节 重整对象的界定 | 第17-19页 |
一、重整对象范围狭窄化的思考 | 第17-18页 |
二、对我国重整对象范围界定的评价 | 第18-19页 |
第二节 重整原因的界定 | 第19-21页 |
一、重整原因采宽松化的思考 | 第19-20页 |
二、对我国重整原因立法的评价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重整程序的申请、审查与受理 | 第21-29页 |
一、重整申请人的资格界定 | 第22-26页 |
二、重整申请的审查与受理 | 第26-29页 |
第三章 重整计划 | 第29-52页 |
第一节 重整计划的制定 | 第29-32页 |
一、重整计划制定人的立法模式分析 | 第29-30页 |
二、对我国重整计划制定人立法的评价 | 第30-32页 |
第二节 重整计划的内容 | 第32-36页 |
一、重整计划两大法律要素分析 | 第32-33页 |
二、现行法中的法律障碍—以“债转股”和“发行新股或公司债”为例 | 第33-36页 |
第三节 重整计划的表决 | 第36-40页 |
一、表决中分组与通过的标准界定 | 第37-39页 |
二、对我国表决分组与通过标准立法的评价 | 第39-40页 |
第四节 重整计划的批准 | 第40-45页 |
一、正常批准的审查内容及启示 | 第41-43页 |
二、强行批准的适用条件及评价 | 第43-45页 |
第五节 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45-52页 |
一、重整计划的执行人 | 第46-48页 |
二、重整计划执行中设立情势变更原则的必要性分析 | 第48-49页 |
三、重整计划执行中监督人的角色分析和启示 | 第49-52页 |
第四章 重整程序的终止与终结 | 第52-56页 |
第一节 重整程序的终止 | 第52-54页 |
一、新法重整程序终止事由的缺陷 | 第52-53页 |
二、新法重整程序终止效力的不足 | 第53-54页 |
第二节 重整程序的终结 | 第54-56页 |
一、增设关于重整程序终结的裁定 | 第54页 |
二、重整程序终结后的效力分析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