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1. 前言 | 第10-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37页 |
| ·跨文化敏感性 | 第12-27页 |
| ·跨文化敏感性的定义 | 第12-15页 |
| ·跨文化敏感性模型 | 第15-20页 |
| ·跨文化敏感性发展模型──DMIS模型 | 第15-17页 |
| ·Chen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性构架 | 第17-19页 |
| ·跨文化行动──学习模型 | 第19-20页 |
| ·国内关于跨文化敏感性的研究 | 第20-24页 |
| ·影响跨文化敏感性的主要因素 | 第24-25页 |
| ·对跨文化敏感性的评述 | 第25-27页 |
| ·人格的综述 | 第27-31页 |
| ·人格的定义 | 第27-28页 |
| ·五因素模型 | 第28-30页 |
| ·关于大五人格的相关研究 | 第30-31页 |
| ·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 | 第31-35页 |
| ·自我效能感的涵义 | 第31-32页 |
| ·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 | 第32-33页 |
| ·跨文化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 ·问题提出 | 第35-3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5-36页 |
| ·研究假设 | 第36-37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37-51页 |
| ·前期访谈 | 第37-41页 |
| ·问卷研究 | 第41-51页 |
| ·被试 | 第41-42页 |
| ·研究工具 | 第42-43页 |
| ·量表的项目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 第43-51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51-74页 |
| ·跨文化敏感性与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总体分析 | 第51-52页 |
| ·大五人格特征的总体分析 | 第52页 |
| ·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各个量表上的差异性检验 | 第52-58页 |
| ·人格变量在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检验 | 第58-63页 |
| ·跨文化敏感性与人格特征、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 | 第63-64页 |
| ·人格特征、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与跨文化敏感性回归分析 | 第64-71页 |
| ·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在人格特征及跨文化敏感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71-74页 |
| 5. 讨论 | 第74-81页 |
| ·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量表 | 第74页 |
| ·中国人跨文化敏感性总水平分析 | 第74-75页 |
| ·人口统计学变量与跨文化敏感性的关系 | 第75-76页 |
| ·人格各维度与跨文化敏感性的关系 | 第76-78页 |
| ·跨文化敏感性与人格维度的相关关系 | 第78-79页 |
| ·跨文化敏感性与其他变量的回归研究 | 第79页 |
| ·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的分析 | 第79-80页 |
| ·跨文化沟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80-81页 |
| 6. 总结 | 第81-84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81页 |
|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第81-84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81-82页 |
| ·展望 | 第82-84页 |
| 附录一 量表样例 | 第84-85页 |
| 附录二 量表的项目分析 | 第85-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 后记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