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第三人异议之诉研究

内容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2页
第一章 第三人异议之诉概述第12-26页
 一、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含义第12-15页
  (一) 第三人的含义第12页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含义第12-13页
  (三) 第三人异议之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3-15页
 二、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性质第15-20页
  (一) 关于第三人异议之诉性质的学说第15-16页
  (二) 对于各种学说的评析第16-18页
  (三) 关于性质的个人观点第18-20页
 三、第三人异议之诉的立法评析第20-26页
  (一)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立法回顾第20-22页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立法进步第22-23页
  (三)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立法缺陷第23-26页
第二章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比较法考量第26-35页
 一、德国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制度第26-28页
  (一)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适用范围第26页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当事人第26页
  (三)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事由第26-27页
  (四)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提起第27-28页
  (五)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和裁判第28页
 二、日本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制度第28-29页
  (一)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适用范围第28页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当事人第28页
  (三)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事由第28-29页
  (四)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提起第29页
  (五)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和裁判第29页
 三、我国台湾地区的第三人异议之诉制度第29-32页
  (一)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适用范围第29-30页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当事人第30页
  (三)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事由第30页
  (四)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提起第30-32页
  (五) 第三人异议之诉的审理和裁判第32页
 四、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制度比较第32-35页
  (一) 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制度共性第32-33页
  (二) 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制度差异第33-34页
  (三) 评价第34-35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第三人异议之诉制度的构想第35-41页
 一、修正机械的前置程序第35-36页
 二、放宽提起诉讼的期限第36-37页
 三、明确诉讼的裁判机构第37-38页
 四、协调相关的救济制度第38-41页
  (一) 第三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之间的协调第38-40页
  (二) 第三人异议之诉与执行监督的协调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我国民事再审启动方式之改革--谈我国民事再审启动方式对再审之诉的借鉴
下一篇:民事执行当事人变更与追加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