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损失赔偿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绪论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机会损失理论基本问题 | 第13-21页 |
·机会损失之因果关系 | 第13-18页 |
·英美法系因果关系认定规则与机会损失理论 | 第13-16页 |
·大陆法系因果关系认定规则与机会损失理论 | 第16-17页 |
·因果关系问题的化解路径 | 第17-18页 |
·机会损失之类型化研究 | 第18-21页 |
第二章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机会损失理论及其实践 | 第21-28页 |
·英国 | 第21-22页 |
·美国 | 第22-24页 |
·法国和德国 | 第24-25页 |
·日本 | 第25-26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机会损失赔偿的请求权基础 | 第28-34页 |
·机会损失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的现有观点 | 第28-30页 |
·期待权侵害论 | 第28-29页 |
·人格权侵害论 | 第29-30页 |
·法益的解决途径 | 第30-34页 |
·机会具有利益 | 第30-31页 |
·权利与法益的二元结构 | 第31-32页 |
·机会是法益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机会利益的损害赔偿 | 第34-40页 |
·损害概念的再探讨 | 第34-36页 |
·差额说(利益说) | 第34页 |
·组织说 | 第34-35页 |
·个别利益说 | 第35页 |
·规范说 | 第35页 |
·损害事实说 | 第35-36页 |
·机会利益的损害赔偿 | 第36-37页 |
·机会损失赔偿的计算 | 第37-40页 |
·几种赔偿计算方法 | 第38页 |
·机会损失赔偿计算的解决思路 | 第38-40页 |
第五章 我国引进机会损失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 第40-46页 |
·我国现行制度对机会利益的保护 | 第40-41页 |
·学界提出的对机会损失理论的反对意见 | 第41-43页 |
·我国适用机会损失理论的可行性 | 第43-46页 |
·限制"机会"的条件 | 第43页 |
·限制适用范围 | 第43-44页 |
·明确机会损失的认定方法,使损害赔偿项目多元化 | 第44页 |
·明确因果关系的适用规则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导师与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