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在韩国的接受情况研究--以戴厚英、余华、曹文轩为中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6-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6-10页 |
第二节 理论背景 | 第10-15页 |
一、接受美学 | 第10-13页 |
二、媒介学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第三章 戴厚英个案研究 | 第19-43页 |
第一节 戴厚英与她的小说 | 第19-21页 |
第二节 韩国读者对戴厚英的解读与误读 | 第21-43页 |
一、接受媒介——译者的二次阐释 | 第21-27页 |
二、对《人啊,人!》接受与误读 | 第27-41页 |
三、对其他作品的接受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余华个案研究 | 第43-75页 |
第一节 余华与他的小说 | 第43-47页 |
第二节 韩国读者对余华的解读与误读 | 第47-75页 |
一、接受媒介——西方的认可和电影的影响 | 第47-52页 |
二、对《许三观卖血记》的接受与误读 | 第52-73页 |
三、对其他作品的接受与误读 | 第73-75页 |
第五章 曹文轩个案研究 | 第75-95页 |
第一节 曹文轩与他的小说 | 第75-76页 |
第二节 韩国读者对曹文轩的解读与误读 | 第76-95页 |
一、接受媒介——权威机构的推介 | 第76-78页 |
二、对《红瓦》的接受与误读 | 第78-93页 |
三、对其他作品的接受与误读 | 第93-95页 |
结语 | 第95-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7页 |
后记 | 第117-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