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6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化学发光的原理及常用体系 | 第12-15页 |
·化学发光的原理 | 第12-13页 |
·常用的化学发光体系 | 第13-15页 |
·鲁米诺及其衍生物类 | 第13-14页 |
·吖啶酯类 | 第14页 |
·过氧化草酸酯类 | 第14-15页 |
·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类 | 第15页 |
·联吡啶钌(Ⅱ)类 | 第15页 |
·化学发光检测器在微流控芯片上的应用 | 第15-28页 |
·化学发光与微流动注射联用 | 第15-21页 |
·化学发光与微芯片电泳联用 | 第21-28页 |
·微流控芯片中流体的混合 | 第28-39页 |
·主动微混合器 | 第29页 |
·被动微混合器 | 第29-39页 |
·微流体的驱动技术 | 第39-48页 |
·电渗流驱动 | 第39-41页 |
·压力驱动 | 第41-48页 |
·微泵驱动 | 第42-43页 |
·气压驱动 | 第43-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62页 |
第二章 微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体系用于人血清中顺铂含量的测定 | 第62-82页 |
·引言 | 第62-64页 |
·实验部分 | 第64-68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64-65页 |
·玻璃芯片的制作 | 第65-66页 |
·仪器装置 | 第66-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样品的消解 | 第68页 |
·顺铂注射液 | 第68页 |
·癌症病人血清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8页 |
·微通道构型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68-72页 |
·试剂流速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缓冲介质的pH值及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发光试剂浓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增强剂对发光强度的影响 | 第75页 |
·干扰的研究 | 第75-76页 |
·线性范围、精密度及检出限 | 第76-77页 |
·应用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第三章 芯片电泳分离和化学发光检测的微型化分析体系 | 第82-110页 |
·引言 | 第82-85页 |
·实验部分 | 第85-90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85-86页 |
·仪器装置 | 第86-87页 |
·玻璃芯片的制作 | 第87-88页 |
·实验过程 | 第88-89页 |
·待测样品的预处理 | 第89-90页 |
·血清中的铂 | 第89-90页 |
·茶叶中的金属离子 | 第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3页 |
·芯片设计 | 第90-93页 |
·流体控制和可变体积进样 | 第93-96页 |
·优化实验条件 | 第96-101页 |
·分析性能 | 第101-103页 |
·本章小结 | 第103-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0页 |
第四章 芯片电色谱-化学发光体系直接测定未标记的氨基酸 | 第110-127页 |
·引言 | 第110-112页 |
·实验部分 | 第112-116页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112-113页 |
·仪器装置 | 第113-114页 |
·玻璃芯片的制作 | 第114-115页 |
·实验过程 | 第115-1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3页 |
·芯片通道的预处理 | 第116-117页 |
·芯片结构的设计 | 第117-119页 |
·优化实验条件 | 第119-122页 |
·氨基酸的发光行为 | 第119页 |
·流动相中乙腈含量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流动相pH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流动相中离子强度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122页 |
·系统性能(线性范围,检出限,重现性) | 第12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附录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