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形叠轧制备超细晶铜材织构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深度塑性变形法制备超细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19页 |
| ·等径角挤压 | 第14-15页 |
| ·高压旋转 | 第15-16页 |
| ·沙漏挤压 | 第16页 |
| ·折皱—压直法 | 第16-17页 |
| ·叠轧法 | 第17-18页 |
| ·SPD方法的对比 | 第18-19页 |
| ·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成果 | 第19-21页 |
|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24页 |
| ·分析技术方面的问题 | 第21-23页 |
| ·叠轧铜的组织织构特性问题 | 第23-24页 |
| ·立方金属织构的特性问题 | 第24页 |
| ·博士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实验过程与分析方法 | 第26-42页 |
| ·实验过程 | 第26-29页 |
| ·实验设计的思路 | 第26-2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 ·制样设备和部分检测设备 | 第28页 |
| ·制样流程 | 第28-29页 |
| ·样品制备 | 第29页 |
| ·分析方法 | 第29-42页 |
| ·织构分析方法 | 第29-40页 |
| ·极图的定义与分析 | 第30-33页 |
| ·反极图的定义与分析 | 第33-35页 |
| ·ODF分析 | 第35-39页 |
| ·EBSD织构分析 | 第39-40页 |
| ·晶格畸变量和晶粒大小的测定 | 第40页 |
| ·位错密度测量 | 第40-42页 |
| 第3章 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42-55页 |
| ·理论极图的计算 | 第42-49页 |
| ·ODF分析结果的验算及ODF截面图的特征 | 第49-50页 |
| ·无标样ODF分析法和采集极图数据的实验技巧 | 第50-53页 |
| ·残余应力的测量 | 第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4章 大变形叠轧铜变形织构的演变 | 第55-73页 |
| ·铜的大变形织构 | 第55-63页 |
| ·同步叠轧铜的变形织构及其沿板厚的分布 | 第55-58页 |
| ·异步叠轧铜的变形织构及其沿板厚的分布 | 第58-62页 |
| ·普通轧制铜的变形织构 | 第62-63页 |
| ·大变形叠轧铜变形组织的演变 | 第63-71页 |
| ·在叠轧中晶界的作用 | 第63-64页 |
| ·在叠轧中晶体的滑移和转动 | 第64-68页 |
| ·在叠轧中晶体的滑移 | 第64-66页 |
| ·滑移时参考方向和参考面的变化 | 第66页 |
| ·金属晶体的转动 | 第66-68页 |
| ·在叠轧中铜多晶体塑性形变的微观特点 | 第68-69页 |
| ·参与塑性变形的滑移系的理论计算 | 第69-70页 |
| ·叠轧铜变形织构演变机理的探讨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5章 大变形叠轧铜退火组织织构的研究 | 第73-91页 |
| ·大变形叠轧铜退火织构 | 第73-84页 |
| ·同步叠轧试样的低温退火织构 | 第73-74页 |
| ·异步叠轧试样的低温退火织构 | 第74-76页 |
| ·异步叠轧6道次的试样在不同退火条件下的织构 | 第76-83页 |
| ·叠轧8道次试样的退火织构 | 第83-84页 |
| ·大变形叠轧铜材低温回复织构的特点 | 第84-85页 |
| ·大变形叠轧铜退火织构的演变过程 | 第85-88页 |
| ·合金元素对再结晶温度的影响 | 第88页 |
| ·金属材料的界面能和再结晶织构的关系 | 第88-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 第6章 大变形叠轧纯铜微观组织与性能的演变 | 第91-101页 |
| ·大变形叠轧铜的残余应力 | 第91-93页 |
| ·大变形叠轧铜的晶格点阵常数 | 第93-94页 |
| ·大变形叠轧铜的晶粒大小 | 第94-96页 |
| ·大变形叠轧铜的微观应变 | 第96-97页 |
| ·大变形叠轧铜的位错密度 | 第97-98页 |
| ·大变形叠轧铜的维氏硬度和电导率 | 第98-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7章 立方金属的织构特征 | 第101-122页 |
| ·立方晶体生长织构 | 第101-107页 |
| ·定向凝固Au铸态组织的织构 | 第101-103页 |
| ·化学气相沉积(CVD)Ta晶体生长织构 | 第103-104页 |
| ·离子溅射Ag晶体生长织构 | 第104-105页 |
| ·电镀Au晶体生长织构 | 第105-107页 |
| ·立方结构金属的变形织构和退火织构 | 第107-116页 |
| ·锻压、挤压和拉拔形成的织构特征 | 第107-109页 |
| ·轧制织构的特征 | 第109-116页 |
| ·AgCu_(28)合金织构组织与抗拉强度的关系 | 第116-120页 |
| ·AgCu_(28)合金和纯Ag的金相组织 | 第117-118页 |
| ·AgCu_(28)合金和纯Ag的抗拉强度 | 第118-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5页 |
| ·结论 | 第122-124页 |
| ·展望 | 第124-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35页 |
| 附录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5-136页 |
|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136页 |
| 附录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情况)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