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金属磷化物纳米材料基础概述与研究进展 | 第13-42页 |
·引言 | 第13页 |
·金属磷化物基础概述 | 第13-18页 |
·金属磷化物分类 | 第13-15页 |
·典型晶体结构 | 第15-18页 |
·纳米结构磷化物研究进展 | 第18-33页 |
·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主要化学反应路线 | 第20-24页 |
·一维结构生长机理研究进展 | 第24-29页 |
·性能与应用研究简介 | 第29-33页 |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主要工作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2页 |
第二章 基于新型Ullmann反应合成Ⅲ-Ⅴ族磷化物纳米线 | 第42-61页 |
·引言 | 第42页 |
·合成路线的提出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反应的构建和热力学可行性分析 | 第44-45页 |
·物相与形貌 | 第45-51页 |
·不同三芳基膦及合成温度对产物物相、形貌的影响 | 第51-55页 |
·反应机理 | 第55-56页 |
·InP纳米线/纤维生长机理 | 第56-57页 |
·EPh_3(E=N,P,As,Sb)合成Ⅲ-Ⅴ族纳米晶的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第三章 3d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线的物相调控、反应机制与磁性 | 第61-80页 |
·引言 | 第61页 |
·合成路线的提出 | 第61-62页 |
·实验部分 | 第62-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7页 |
·产物物相、形貌及结构 | 第64-70页 |
·物相控制 | 第70-73页 |
·反应机理 | 第73-76页 |
·磁学性质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四章 选择性合成磁性Fe2P/C和FeP/C核/壳纳米电缆 | 第80-95页 |
·引言 | 第80页 |
·合成路线的提出 | 第80-82页 |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3-92页 |
·物相、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83-86页 |
·物相的控制 | 第86-87页 |
·反应机理 | 第87-88页 |
·与Fe_2P与FeP纳米线合成的比较 | 第88-90页 |
·磁学性质 | 第90-92页 |
·本章小结 | 第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第五章 富磷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晶的合成及若干展望 | 第95-108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几种富磷(P-rich)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晶的合成 | 第96-103页 |
·合成思路的提出 | 第96-97页 |
·富磷(P-rich)物相的合成与表征 | 第97-103页 |
·若干问题的探讨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磷化物纳米晶尺寸及均匀性的控制问题 | 第103-104页 |
·过渡金属磷化物纳米晶的物相控制 | 第104页 |
·富磷及多元磷化物纳米晶的合成 | 第104-105页 |
·前过渡金属(d~n第105页 | |
·磷化物纳米晶相关性能的开展 | 第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8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