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江浙地区大米供需问题研究--以1911-1912年上海米价为案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导论 | 第10-18页 |
(一)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 第10-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三)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5-16页 |
(四) 本文结构 | 第16-18页 |
二、江浙地区基本情况 | 第18-24页 |
(一) 江浙地区概况 | 第18-19页 |
(二) 江浙地区耕种面积及人口数量 | 第19-22页 |
(三) 江浙地区主要物产 | 第22-24页 |
三、江浙地区大米供需失衡状况及影响 | 第24-38页 |
(一) 上海农业生产状况 | 第24-26页 |
(二) 上海米价波动趋势 | 第26-31页 |
(三) 米价波动对江浙地区民生影响 | 第31-38页 |
四、清末民初江浙地区米价波动原因 | 第38-55页 |
(一)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 第38-42页 |
(二) 自然灾害的影响 | 第42-45页 |
(三) 地域流通不畅 | 第45-50页 |
(四) 生产力落后 | 第50-55页 |
五、清末民初江浙地区对此采取的相关对策 | 第55-68页 |
(一) 清末江浙地区对此采取的相关对策 | 第55-61页 |
(二) 民初江浙地区对此采取的相关对策 | 第61-64页 |
(三) 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的相关措施 | 第64-68页 |
六、评价 | 第68-74页 |
(一) 进步性 | 第68-71页 |
(二) 局限性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后记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