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 第11-21页 |
1. 西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第11-16页 |
·西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认识 | 第11-15页 |
·治疗现状 | 第15-16页 |
2. 中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第16-21页 |
·中医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认识 | 第16-18页 |
·治疗现状 | 第18-21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1-28页 |
1. 一般资料 | 第2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1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1页 |
3. 病例的选择 | 第21-22页 |
·纳入标准 | 第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22页 |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 第22页 |
4.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5.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临床疗效观察 | 第22-23页 |
·实验室检测指标 | 第23页 |
6.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页 |
·综合疗效评价 | 第23页 |
·中医症候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积分判定中医症候疗效) | 第23页 |
7. 统计方法 | 第23页 |
8. 研究结果 | 第23-28页 |
·年龄 | 第23-24页 |
·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 | 第24-25页 |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变化 | 第25页 |
·治疗后综合疗效 | 第25-26页 |
·治疗前后血清FSH、LH、E_2、FSH/LH值的比较 | 第26页 |
·治疗前后卵巢最大平面平均直径和窦卵泡情况的比较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8-31页 |
1. 传承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 第28页 |
2. 治法 | 第28页 |
3. 立方依据及方义 | 第28-30页 |
4. 研究结论 | 第30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