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针刺对腹部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及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6页
引言第16-18页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第18-74页
 第一章 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和研究进展第18-42页
  第一节 胃肠运动的生理调节和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第18-20页
  第二节 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和机理研究第20-29页
   一、现代医学关于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第20-22页
   二、相关机理研究第22-29页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治疗第29-42页
 第二章 中医学对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认识和治疗第42-65页
  第一节 中医对胃肠动力及其功能紊乱的认识第42-44页
  第二节 中医对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诊断及分型第44-45页
  第三节 中医对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则治法第45-47页
  第四节 中药治疗第47-56页
  第五节 针灸推拿治疗第56-65页
 第三章 关于防治术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的实验研究第65-74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74-117页
 第一章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第74-76页
  一、研究对象第74页
  二、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第74页
  三、剔除标准第74-76页
 第二章 分组及治疗方法第76-78页
  一、随机分组第76页
  二、治疗方法第76页
  三、意外情况的处理第76-78页
 第三章 指标观测及疗效评定标准第78-80页
  一、指标观察及检测第78页
  二、疗效评定标准第78-79页
  三、统计分析第79-80页
 第四章 结果分析第80-92页
  一、组间均衡性分析第80页
  二、指标观测结果分析第80-87页
  三、疗效评定第87-89页
  四、相关分析第89-92页
 第五章 讨论第92-117页
  一、临床研究思路第92页
  二、中医辩证分型的探讨第92-93页
  三、治疗时机的探讨第93-94页
  四、选穴的探讨第94-98页
  五、针刺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第98-99页
  六、手法针刺补泻量的探讨第99-100页
  七、电针的探讨第100-101页
  八、留针时间及治疗频率的探讨第101-102页
  九、针刺治疗机制的探讨第102-105页
  十、观察指标及结果的探讨第105-108页
  十一、疗效评定的探讨第108-109页
  十二、关于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第109-117页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第117-160页
 第一章 动物模型的制作及治疗方法第117-120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120-157页
  实验一 术后排便的观察第120-125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20页
   二、结果分析第120-124页
   三、讨论第124-125页
  实验二 核素扫描胃肠排空实验第125-130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25页
   二、结果分析第125-128页
   三、讨论第128-130页
  实验三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血液胃肠激素的影响第130-134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30-131页
   二、结果分析第131-132页
   三、讨论第132-134页
  实验四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组织光镜下病理形态变化的影响第134-139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34页
   二、结果分析第134-137页
   三、讨论第137-139页
  实验五 针刺对腹部术后大鼠胃肠ENS-ICC-SMC网络结构的影响第139-145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39-140页
   二、结果分析第140-143页
   三、讨论第143-145页
  实验六 针刺对肠肠吻合术后大鼠胃肠ICC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影响第145-151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45页
   二、结果分析第145-149页
   三、讨论第149-151页
  实验七 针刺对肠肠吻合术后大鼠SCF及钙调蛋白的PCR含量的影响第151-157页
   一、材料与方法第151-153页
   二、结果分析第153-154页
   三、讨论第154-157页
 第三章 实验间的相关分析与讨论第157-160页
结语第160-163页
参考文献第163-178页
附录第178-182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82-183页
致谢第183页

论文共1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针结合耳穴埋针对双相抑郁心境稳定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针刺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和调节免疫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