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1 细胞因子的失衡 | 第9-10页 |
2 黏附分子 | 第10页 |
3 趋化因子 | 第10-11页 |
4 中性粒细胞 | 第11-13页 |
·活性氧族(ROS) | 第11页 |
·弹性蛋白酶(NE) | 第11-12页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 第12页 |
·CD11b/CD18 | 第12-13页 |
5 细胞凋亡 | 第13页 |
6 NF-κB | 第13-1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5-20页 |
1 材料 | 第15-16页 |
·动物 | 第15页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15-16页 |
2 方法 | 第16页 |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6页 |
·模型制备 | 第16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6-19页 |
·行为学观察 | 第16页 |
·肺组织湿/干重比(W/D) | 第16页 |
·清IL-6测定 | 第16-17页 |
·血清标本采集 | 第16-17页 |
·ELISA法检测IL-6 | 第17页 |
·血清IL-6浓度 | 第17页 |
·肺组织HSP-70、NF-κB的测定 | 第17-19页 |
·肺组织采集 | 第17-18页 |
·HSP-70、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第18页 |
·HSP-70、NF-κB平均灰度值的测定 | 第18-19页 |
·肺组织电镜观察 | 第19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结果 | 第20-27页 |
1 行为学改变 | 第20页 |
2 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 | 第20页 |
3 IL-6的表达 | 第20-22页 |
4 NF-κB的表达 | 第22-23页 |
5 HSP70的表达 | 第23-25页 |
6 电镜观察结果 | 第25-27页 |
讨论 | 第27-37页 |
1 急性肺损伤模型 | 第27-29页 |
·肺外型 | 第27-28页 |
·内毒素型 | 第27-28页 |
·物理打击型 | 第28页 |
·缺血再灌注性肺损伤 | 第28页 |
·肺内型 | 第28-29页 |
·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 | 第28页 |
·盐酸吸入型 | 第28-29页 |
2 LPS与NF-κB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第29-33页 |
3 PDTC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3-34页 |
4 PDTC、NF-κB与HSP70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第34-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44-45页 |
缩略词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