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贯叶连翘的固体发酵工艺及电子束辐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3页
   ·贯叶连翘中的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第10-12页
     ·贯叶连翘中有效成分的研究第10-11页
     ·贯叶连翘的药理学活性第11-12页
   ·中药发酵炮制第12-19页
     ·中药炮制简述第12-13页
     ·中药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中药固体发酵炮制第15-16页
     ·纤维素酶及其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第16-19页
   ·辐照技术在中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第19-21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3-36页
   ·仪器第23页
   ·对照品与试剂第23页
   ·金丝桃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3-30页
     ·色谱柱、检测波长、流速和柱温的确定第23页
     ·对照品储备液制备第23-24页
     ·样品提取液制备第24页
     ·滤膜的选择第24页
     ·流动相条件的摸索第24-27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27-28页
     ·精密度试验第28页
     ·稳定性试验第28-29页
     ·重现性试验第29页
     ·样品回收率试验第29-30页
   ·金丝桃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30-35页
     ·色谱柱、检测波长、流速和柱温的确定第30页
     ·对照品储备液制备第30页
     ·样品提取液制备第30页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第30-32页
     ·线性关系考察第32-33页
     ·精密度试验第33页
     ·稳定性试验第33-34页
     ·重现性试验第34页
     ·样品回收率试验第34-35页
   ·讨论第35-36页
     ·金丝桃素性质与色谱行为关系第35页
     ·改变流动相成分和比例,提高分离度第35-36页
第三章 黑曲霉固体发酵贯叶连翘最佳工艺的选择第36-56页
   ·材料第36-37页
     ·样品第36页
     ·菌种第36页
     ·培养基第36-37页
     ·试剂第37页
     ·仪器与设备第37页
   ·方法第37-39页
     ·菌种培养方法第37-38页
     ·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第38页
     ·粗纤维的含量测定[72]第38-39页
     ·贯叶连翘提取物的提取方法第39页
   ·结果与分析第39-53页
     ·各因素对发酵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第39-48页
     ·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第48-51页
     ·不同发酵时间下贯叶连翘中粗纤维及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的含量测定结果第51-52页
     ·贯叶连翘和贯叶连翘发酵物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提取总量的比较第52-53页
   ·讨论第53-56页
     ·发酵方式的影响第53页
     ·温度的影响第53页
     ·发酵时间的影响第53-54页
     ·料液比的影响第54页
     ·初始pH 的影响第54页
     ·接种量的影响第54页
     ·葡萄糖浓度的影响第54-55页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第55页
     ·发酵对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第55-56页
第四章 贯叶连翘发酵品的电子束辐照研究第56-64页
   ·材料第56页
     ·试验材料与试剂第56页
     ·仪器和设备第56页
   ·方法第56-57页
     ·样品辐照第56页
     ·样品性状观察第56页
     ·样品中微生物的测定第56-57页
     ·杀菌效果考察第57页
     ·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第57页
     ·贯叶连翘提取物的生产第57页
   ·结果与分析第57-61页
     ·性状第57页
     ·辐照杀菌效果第57-58页
     ·微生物的D10 值第58-59页
     ·贮存期间的微生物数量变化第59页
     ·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第59-60页
     ·辐照对提取物中金丝桃素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第60-61页
   ·讨论第61-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介第73-74页
导师简介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景天苷体外诱导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及其分子机制
下一篇:后农业税时代河西走廊农地经营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