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1 中药超微粉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中药超微粉碎的设备 | 第12页 |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 | 第12-13页 |
·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应用前景 | 第13-14页 |
2 中药超微粉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中药超微粉溶出度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中药超微粉药效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中药超微粉药动学研究现状 | 第15页 |
3 葛根芩连汤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葛根芩连汤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葛根芩连汤拆方研究现状 | 第16页 |
·葛根芩连汤药效学方面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葛根芩连汤的主要有效成分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不同粒径粉碎对葛根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溶出的影响 | 第21-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3页 |
·药材 | 第21页 |
·试剂 | 第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葛根素HPLC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21-22页 |
·样品处理与含量测定 | 第22-23页 |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3-26页 |
·葛根素的标准曲线 | 第23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23页 |
·重现性试验 | 第23-24页 |
·回收率实验 | 第24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4-26页 |
3 讨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8-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药材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页 |
·葛根、黄芩和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葛根素和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 | 第28-29页 |
·样品处理与含量测定 | 第29-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葛根素和黄芩苷的标准曲线 | 第30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0页 |
·样品含量测定 | 第30-32页 |
3 讨论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有效成分葛根素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3-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药材 | 第33页 |
·试剂 | 第33页 |
·仪器 | 第33页 |
·试验动物 | 第33页 |
·给药和血样采集 | 第33-34页 |
·血样处理 | 第34页 |
·家兔血浆中葛根素HPLC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34-35页 |
·血浆样品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 第35页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方法的选择性 | 第35-36页 |
·家兔血浆葛根素标准曲线 | 第36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36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36-37页 |
·葛根素 C-T 曲线 | 第37页 |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葛根芩连汤超微粉中有效成分黄芩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39-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药材 | 第39页 |
·试剂 | 第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试验动物 | 第39页 |
·给药和血样采集 | 第39-40页 |
·血样处理 | 第40页 |
·家兔血浆中黄芩苷HPLC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40-41页 |
·血浆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 第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方法的选择性 | 第41-42页 |
·家兔血浆中黄芩苷标准曲线 | 第42页 |
·回收率试验 | 第42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42-43页 |
·黄芩苷C-T 曲线 | 第43页 |
·药代动力学参数 | 第43-44页 |
3 讨论 | 第44-45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