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的现状及其评析 | 第11-16页 |
(一) 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制度的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11-14页 |
1、立法现状 | 第11-12页 |
2、对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立法现状的问题分析 | 第12-14页 |
(二) 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实践现状及评析 | 第14-16页 |
1、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实践现状 | 第14-15页 |
2、实践现状评析 | 第15-16页 |
二、国外立法对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相关规定 | 第16-23页 |
(一) 英美法系的证据收集模式 | 第16-19页 |
1、美国立法上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规定 | 第17-19页 |
(二) 大陆法系的证据收集模式 | 第19-23页 |
1、德国法上的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规定 | 第19-20页 |
2、日本法上的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规定 | 第20-23页 |
三、民事诉讼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法理考察 | 第23-30页 |
(一) 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功能察 | 第23-25页 |
1、对民事诉讼的促进功能察 | 第23-24页 |
2、对民事审判权的制约功能察 | 第24-25页 |
(二) 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价值察 | 第25-27页 |
1、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有利于实现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 第25-26页 |
2、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益价值 | 第26-27页 |
3、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有利于实现人格权的保障 | 第27页 |
(三) 赋予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必要性 | 第27-30页 |
1、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是当事人履行举证责任的需要 | 第27-28页 |
2、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是司法公正的需要 | 第28-29页 |
3、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是提升当事人主体地位的需要 | 第29页 |
4、赋予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是构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需要 | 第29-30页 |
四、我国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程序保障的构建 | 第30-41页 |
(一) 总体思路 | 第31-32页 |
1、提高当事人收集证据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同时消弱法院依职权调查证据的权力 | 第31页 |
2、进一步明确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具体的程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第31-32页 |
(二) 具体的制度设计 | 第32-36页 |
1、当事人通过互换准备书状,完善我国的证据及证据信息的交换程序 | 第32页 |
2、设立文书提出命令制度 | 第32-33页 |
3、收集证人证言的程序保障 | 第33-35页 |
4、对对方当事人陈述和持有物证的收集程序 | 第35-36页 |
(三) 机制保障 | 第36-40页 |
1、当事人在收集证据方面的协助、配合义务 | 第36-37页 |
2、确立法官的释明义务 | 第37页 |
3、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 第37-38页 |
4、对违反证据提供义务者建立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 | 第38页 |
5、对证人权利的保障机制 | 第38-39页 |
6、建立对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而法院拒绝的救济机制 | 第39-40页 |
(四) 当事人收集证据权利的程序保障的外部环境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