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0页 |
第一章 朱右《白云稿》版本考述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白云稿》异本比较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白云稿》“本十卷”之说考辨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白云稿》多异本原因探究 | 第16-20页 |
第二章 朱右生平事迹考辨 | 第20-33页 |
第一节 朱右生平考辨 | 第20-25页 |
第二节 朱右交游考 | 第25-33页 |
第三章 朱右的文章理论及其实践 | 第33-50页 |
第一节 朱右的文章理论 | 第33-38页 |
一、理学背景下的文道观 | 第33-35页 |
二、“通于古而达于今” | 第35-36页 |
三、“白云之英英,自然成文”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文苑独得声名早——朱右的各体文实践 | 第38-50页 |
一、论说文:该恰辩博,渊源深淳 | 第38-40页 |
二、传记文:随事赋形,各肖其人 | 第40-41页 |
三、游记文:越云楚水,情致逸然 | 第41-45页 |
四、序跋文:严密典雅,事叙条贯 | 第45-46页 |
五、哀祭文:缘情而发,神黯心伤 | 第46-50页 |
第四章 朱右辞赋、佚诗研究 | 第50-60页 |
第一节 朱右的辞赋创作 | 第50-52页 |
第二节 《白云稿》有文无诗之原因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侧身天地一闲人——朱右的诗人情怀 | 第53-60页 |
一、故乡千里空回首——思乡诗 | 第53-55页 |
二、高标寒骨向霜辰——咏怀诗 | 第55-56页 |
三、悠情寄语素心人——酬答诗 | 第56-60页 |
第五章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的文学史意义 | 第60-80页 |
第一节 从宋至元集“唐宋八大家”为古文流派的趋势 | 第60-69页 |
第二节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的文学史意义——“唐宋八大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第69-76页 |
一、《唐宋六家文衡》的编纂过程 | 第69-71页 |
二、《唐宋六家文衡》的关键性意义 | 第71-76页 |
第三节 朱右《唐宋六家文衡》的影响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118页 |
附录一 朱右年谱 | 第80-96页 |
附录二 朱右交游考 | 第96-108页 |
附录三 朱右诗文辑佚 | 第108-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