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枯无致病力菌株控制烟草青枯病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烟草青枯病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烟草青枯病发生特点 | 第10-12页 |
·烟草青枯病的病原学 | 第12-13页 |
·烟草青枯菌致病机理 | 第13-15页 |
2 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无致病力青枯菌的利用 | 第15-17页 |
·其它生防材料在防治烟草青枯病中的利用 | 第17-18页 |
3 生防菌研究中常用的标记方法 | 第18-20页 |
·抗生素抗性标记 | 第18页 |
·免疫学方法 | 第18-19页 |
·基因标记 | 第19页 |
·DNA和RNA探针法 | 第19页 |
·其他方法 | 第19-20页 |
引言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待测菌株的复壮与平板拮抗筛选 | 第22-28页 |
1 材料 | 第22-23页 |
·供试菌株 | 第22页 |
·供试烟草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23页 |
·常用试剂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烟苗的培育 | 第23页 |
·青枯致病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 第23-24页 |
·青枯无致病力菌株的复壮与平板抑菌筛选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青枯致病菌株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 第25页 |
·青枯无致病力菌株的复壮与平板抑菌筛选 | 第25-27页 |
4 讨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温室和田间小区控病试验 | 第28-36页 |
1 材料 | 第28页 |
·供试菌株 | 第28页 |
·烟草品种 | 第28页 |
·培养基 | 第28页 |
·参试药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烟苗的培育 | 第28页 |
·温室控病筛选 | 第28-29页 |
·田间小区控病试验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温室控病试验初筛 | 第30页 |
·温室控病试验复筛 | 第30-33页 |
·田间小区控病试验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抗药性标记和在烟草体内的定殖试验 | 第36-44页 |
1 材料 | 第36页 |
·供试菌株 | 第36页 |
·烟草品种 | 第36页 |
·培养基 | 第36页 |
·抗生素 | 第36页 |
·常用试剂 | 第36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6-38页 |
·抗药性标记 | 第36-37页 |
·标记菌株的抗药稳定性检测 | 第37页 |
·标记菌株与原始株平板抑菌比较 | 第37页 |
·标记株在植株体内外的定殖与消长 | 第37-38页 |
·回收菌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抗药性标记 | 第38页 |
·标记株的抗药稳定性检测 | 第38页 |
·标记株与原始株平板抑菌比较 | 第38-39页 |
·标记菌株在植株体内外的定殖与消长 | 第39-42页 |
·回收菌的抑菌活性检测 | 第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鉴定 | 第44-54页 |
1 材料 | 第44-47页 |
·供试菌株 | 第44页 |
·培养基 | 第44-46页 |
·所用试剂 | 第46-47页 |
·主要仪器 | 第47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培养性状和菌体形态观察 | 第47-48页 |
·生理生化 | 第48-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 | 第50-51页 |
·生理生化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附图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