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绪论 | 第8-15页 |
1.1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与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进展 | 第8-9页 |
1.1.1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技术的发展 | 第8页 |
1.1.2小分子荧光探针的进展 | 第8-9页 |
1.2硝基呋喃及其代谢物的简介 | 第9-11页 |
1.3硒代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发展及现状 | 第11-13页 |
1.4本论文选题的思想及主要的工作内容 | 第13-15页 |
第2章7-(二乙氨基)香豆素-3-甲醛用于食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定量检测 | 第15-25页 |
2.1引言 | 第15页 |
2.2实验部分 | 第15-17页 |
2.2.1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15-16页 |
2.2.2试剂样品的制备 | 第16页 |
2.2.3衍生化过程 | 第16-17页 |
2.2.4色谱条件 | 第17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17-24页 |
2.3.1试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17-18页 |
2.3.2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18-20页 |
2.3.3色谱分离 | 第20-21页 |
2.3.4质谱鉴定 | 第21页 |
2.3.5方法验证 | 第21-23页 |
2.3.6实际样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 | 第23页 |
2.3.7方法对比 | 第23-24页 |
2.4结论 | 第24-25页 |
第3章4-(吖啶酮-10-基)苯甲醛合成及其在虾试样中硝基呋喃代谢物检测的应用 | 第25-41页 |
3.1引言 | 第25-26页 |
3.2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3.2.1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页 |
3.2.2衍生试剂的制备及表征 | 第26-28页 |
3.2.3实际样品的制备 | 第28页 |
3.2.4衍生化程序 | 第28-29页 |
3.2.5色谱条件 | 第29页 |
3.2.6衍生化优化的响应面实验设计 | 第29-30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3.1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30-31页 |
3.3.2响应面曲线的设计 | 第31-33页 |
3.3.3试剂的稳定性 | 第33-34页 |
3.3.4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 | 第34-37页 |
3.3.5方法评估验证 | 第37-38页 |
3.3.6虾样品中硝基呋喃代谢物的测定 | 第38-39页 |
3.3.7方法对比 | 第39-40页 |
3.4结论 | 第40-41页 |
第4章近红外比率荧光探针检测内源性的Sec | 第41-62页 |
4.1引言 | 第41-42页 |
4.2实验部分 | 第42-48页 |
4.2.1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2页 |
4.2.3探针的合成 | 第42-46页 |
4.2.4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 | 第46页 |
4.2.5细胞培养 | 第46页 |
4.2.6细胞毒性的测试 | 第46-47页 |
4.2.7细胞模型和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47页 |
4.2.8共聚焦成像 | 第47页 |
4.2.9流式分析 | 第47-48页 |
4.2.10活体应用 | 第48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48-61页 |
4.3.1探针的反应机理分析 | 第48页 |
4.3.2探针的光谱分析 | 第48-49页 |
4.3.3探针及其产物的pH稳定性分析 | 第49-53页 |
4.3.4细胞中外源性和内源性Sec的检测 | 第53-55页 |
4.3.5线粒体定位 | 第55-57页 |
4.3.6实时检测细胞内Sec | 第57-58页 |
4.3.7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疾病细胞模型中的Sec成像 | 第58-60页 |
4.3.8小鼠甲状腺疾病模型中Sec的成像 | 第60-61页 |
4.4结论 | 第61-62页 |
第5章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